第369章(第1頁)

反思了一夜的宋二勇,轉天晚上上課時,就認真起來。

宋念聽到連玉香的彙報後,淡淡一笑,“知道追求上進是好事兒。”

她雖然對宋二勇期望最高,但昨天也沒刻意去提醒他,畢竟,她不能一直‘推’着宋二勇往前走,這人啊,到最後,還得他自己願意成長,願意去往好的改變。

否則,别人怎麼努力也是徒勞。

宋念華托人買來的教課書和本子,鄭重發到每個小孩子手裡。

孩子們愛惜抱着課本,小臉兒笑開了花,高高挺着胸脯,驕傲極了。

當然,除了孩子們,宋家屯的村民,這段時間,心情也好極了,因為第一茬的‘冬小麥’長成了。

不,應該說,後山上原本大片荒地,被開墾後種上的那批冬小麥,長勢喜人。

村裡的老莊稼把式看了,都贊不絕口,說比平常地裡的莊稼,長的都好。

更重要的事兒,因為是試驗田,所以,這第一批的冬小麥,不用跟公社批報,這也就意味着,這批冬小麥,全部屬于宋家屯,不用上交了。

這樣,村民們都能分到這波冬小麥,到時候磨成面粉,飯桌上又能多吃上幾頓饅頭,包幾頓餃子。

或者,把磨好的面粉拿到縣裡,換點油啊,鹽啊、布啊啥的生活用品。

村民們一個個笑眯了眼兒,商量着等麥子能收了,都去打個白工,争取一天就把麥子都收回來。

但是,有宋念華搞來的那些農具機械,根本用不着他們。

幾台收割機和拖拉機一起上陣,就後山那百畝莊稼,三天的時間就收完了。

把收上來的冬小麥上稱一稱,村裡會計宋招财又合計算了一下總賬,發現這試驗田的冬小麥,竟然達到畝産一百一十多公斤。

這産量在這個時代,可算是頂了天了。

要知道,他們之前種的玉米高粱啥的,也算是高産作物了,也不過畝産八十公斤,這生生多了近三十公斤呢!

“當底是省研究所拿出來的種子,不服不行啊!”

“這種子,明年咱們還能種嗎?要是能繼續種多好,多收那麼多糧食呢!”

村民們議論紛紛,越發覺得宋念華說的那句‘知識就是财富,掌握了知識就能改變許多’,很有道理。

心裡慶幸,把自家娃娃能有上學念書的機會。

“能種,明天咱們會種更多,到時候,讓你們各家的糧倉都堆滿小麥。”

宋念華笑着道。

宋家屯的試驗田,躍進公社這邊兒非常重視。

鄭書記甚至特意安排人來幫忙,結果人來了一看,宋家屯把小麥都收完了,又趕緊轉頭去了别的村兒,一起幫忙收割。

他本人則留在宋家屯,開會。

會上,宋念華彙報了試驗田的畝産量,高興的都合不攏嘴了,“好好好,畝産量這麼高,說明咱們試驗田成功了。”

宋念華點頭,“是的,等所有村的小麥都收割完,打出來,我會彙總做一個文件,跟省研究所聯系的。”

“雖然不知道另外那些試驗田産量怎麼樣?但我覺得咱們躍進公社的,應該不會是墊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