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前,他理解的釣魚,就是挂根蚯蚓丢下去,愛吃不吃而已。
沒想到裡面還有這麼多學問呢。
“行,我天天過來補窩!一天打多少啊?”
“一把就行!泡子裡魚能吃的東西少,這個補窩主要是讓它們養成習慣,到時候就來這邊吃食兒!”
文東說話的同時,将買的魚線跟魚鈎取出來。
現場外線法綁制一顆大号魚鈎,然後穿上高粱杆兒芯兒,一副簡易的釣組就完成了。
文東将線組遞給大春,又将魚鈎上,鈎尖挂着玉米粒的臍穿好。
“這就行了,你試試能不能丢進去!”
大春兒一頭拽着線,一頭掄起挂了玉米粒的魚鈎,一使勁将魚線丢進了水中。
這種傳統釣組的精細程度,遠不如後世的雙鈎台釣法,但是俗話說有魚情不挑線組,這玩意兒并不是最重要的,資源才是。
線組入水,文東看着高粱杆兒連帶着魚線直接平着漂在了水面上,知道這是釣的略深了些,示意大春将線收回來,重新下拉了一下浮漂。
經過調整後,魚線水深調整基本到位了,哥倆就蹲在跟前兒耐心的等待起來。
這煮開花泡了酒的老玉米豆,文東上輩子用過好多次,釣大魚絕對有效果。
第一次來水泡子釣魚,也沒打窩,所以能不能有收獲文東也不确定。
不過很顯然,文東擔心多餘了,釣組丢下去不到五分鐘的功夫,高粱杆兒浮漂就有了動靜。
隻見浮漂在水皮上點啊點的哆嗦,突然見噗的一下,下拉一口,然後又直接送漂在水皮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