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活動的區域,一般都比較雜亂偏仄,鷹捕獵老鼠,更容易損傷自己的羽毛。
尤其是翎羽,折了翅尖啥的會影響飛行效率。
鷹捕食飛鳥類的食物,比捕食老鼠難度要大不少。
但是捕獵能力強的鹞子,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
它們并不缺食兒吃,不管在哪,都能依靠自己能力吃的飽飽的。
愛惜羽毛的極品鷹,甯願抓更難抓的飛鳥,也不太熱衷于逮老鼠。
不捕食老鼠,那食團裡自然就沒有老鼠的皮毛跟殘渣了,很簡單的邏輯關系。
從小鷹食團裡的食譜殘留成分,文東初步判斷,這隻鹞子的大緻能力,跟昨天下網時候的第一判斷基本差不多。
平平無奇,不是太好,但也馬馬虎虎不是太差的那種。
看完了鷹吐出來的食團,文東很快又将它扁在了手裡。
經過一早上的擺弄,小家夥對人的親和度,有了初步的提升,最起碼現在已經不會大聲的應激性尖叫了。
文東撒開手指,它也敢在人手上站穩。
當然,這裡說的站穩,就是字面意思,距離真正的穩當還差着許久的火候呢。
從生鷹開始馴化鹞子,扁鷹是從頭貫穿到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
隻有把鷹扁熟透了,實戰的時候扁鷹出門,它們才不會應激。
再經過闖臉(社會化訓練),掐食兒,叫遠兒,下軸等一整套流程,才能把一隻生鷹,馴成可以拿來幹活用的獵鷹。
早飯文東是扁着鷹單手吃的,吃過了早飯之後,大春兒就來找文東,哥倆扁着鷹又去了河邊小樹林查看了騎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