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溱已恢複沉穩淡定,“世子是不是我不要緊,确實不能是元清随。有吃的嗎?”
然而他哪有時間吃東西,能有渤碩給他通風看血書的時間都是渤祭酒給他們争取來的,那邊七皇叔已在喊他。
另一邊廂,英王坐在進宮的馬車上沉默不語,邊上是英王妃,王妃是進宮感謝晏太後和皇後賞賜的,這些賞賜一大早就送到王府正門,到了也不入府,由順太監親自宣讀懿旨,表彰英王府為國培養人才,順道念一遍禮單,給足王府面子,所以入宮謝恩理所應當。
“王爺在想什麼?”英王妃往丈夫身側靠靠。
“沒什麼。王管家說,從昨夜起就有京中貴女們送來名帖香囊等信物,意在和溱兒結識。你得空看看可有合眼的。”英王答道,腦中卻是王管家跟他彙報的其他事。
一是早膳前的彙報,世子爺一大早想方設法去了華光寺,飯都沒吃。
二是上車前的耳語,世子爺回來後吩咐給華光寺送過冬的物件,還要和那邊結緣。
華光寺有誰在呢?直到馬車走出好一段路,英王才想到喬北堃的遺孀在華光寺帶發修行。
又隐約記起,大軍班師前,喬楚遞給溱兒兩封信,大約是拜托他給母親送信的。
這些都沒什麼,問題是府中忙成這樣,前後門口都被堵上,元溱放着滿府賓客不顧,就為去送一封信?找誰去都比他自己去合适。
這個孩子,對喬家的事如此上心,再結合他在軍中的表現,沒準是看上喬家姑娘了。
但喬家姑娘應該對他無意,有意的話不會留在北境,必會跟随回京。
愁人。
英王妃不知他思緒,順着他的話回答:“王爺吩咐的是,妾身也這麼想,是要把溱兒的婚事提上議程了。過這個年他二十有六,早就該成婚生子。”
英王歎口氣,“這孩子在軍中曆練的說一不二,相當有主意,你切不可硬來。”
英王妃糊塗了,兒子向來好脾氣,怎會和她硬碰硬?就說之前那樁婚事吧,他自始至終就一句話,全憑父王母妃做主。
難不成從軍還從出脾氣了?有可能。“王爺,您是不是有什麼事沒告訴妾身?”
“那倒沒有,一些胡亂猜測而已。我且問你一句,你會不會接受溱兒娶一個二嫁女?”英王忍了忍,沒忍住。
“絕無可能!”英王妃脫口而出,“别說溱兒和邬家女兒隻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就是有也沒什麼,大丈夫本就三妻四妾,溱兒是郡王爺,就算是納妾都得是高門第的清白女子。”
恐怕沒這麼簡單,英王有苦難言,他強調的二嫁女,特指喬楚。得,王妃反應激烈,他還沒問到會不會接受二嫁女有休夫行徑呢,不問了,肯定不會接受。“那還是從世家貴女中挑選吧。”
“那自然是,我兒子長的好有軍功有郡王身份,必是世間女子争相鐘情的對象。”英王妃很樂觀很自豪,渾濁的雙眸都比之前靈活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