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郅自然是沒來的,他向來不卑不亢,也不懼元清随耍世子威風,怎會跟他一起做這刻意逢迎之事?哪怕奉迎的是自己父親。
王昌九颠颠上前,“回王爺,三房公子未出府迎接。”
“原本也不需要迎接。”英王對他告小狀的行為不爽,“傳本王的話,三子元清郅替英王府出面,協助内務府修繕豐錦園。”
王昌九擦把汗答應着,怎地不叫剛穩固世子地位的元清随出面,而是元清郅那個不愛吭氣的呢。
元清郅是賀側妃所生,和他母親一樣本分沒有存在感,他去年起在工部營繕司做主事,品級不高卻樂在其中,屬于實實在在的技術派,專擅園林、宮殿的設計與修繕。
昨日回怼元清随時,元清郅說自己志在讀書,其實是謙虛的說法。
英王擡出元清郅,自然是為消減元清随的氣焰。
元清随忍着沒吭聲,元清郅去給元溱修園子算多大個事,他可是王府世子,屆時他不松口,不準府中出錢出人,元清郅自己拿鑿子去修嗎?
“本王已奏請聖上,無事不再去北境。”英王的訓話進入下一步,“以後本王得閑就讀讀書,平日還可順手打理府中事務。哦本王三年不在府中居住,想必對諸事已然不熟悉了,王妃是當家主母,還請從旁多多相助。”
英王妃屈身行禮,“謹遵王爺叮咛。”
元清随的腦子炸開,父王什麼意思,要親自管理王府諸事,還要重新提攜英王妃?那他這個世子幹嘛,他還怎麼給元清郅和元溱使絆子,他母親宓側妃怎還有話語權?
“父王!”元清随跪着向前兩步,滿臉懇切:“府中雜事繁多,父王年事已高,豈能勞心勞力?還是交由孩兒打理吧。”
“本王上得了馬拉得開弓,怎就老了?”英王轉頭問圍觀人群,“你們覺得本王老嗎?”
圍觀群衆都是周邊顯貴的家丁門人,對英王府不陌生,紛紛發表看法:
“王爺哪裡老了,要不是知道您最大的後輩彤郡主芳齡已三十,我們還以為王爺您才三十有餘呢!”
“聽我家主子說王爺在軍中每日清晨必練功一個時辰,體魄堪比青年人。”
“王爺不但體魄強健,還精神矍铄呢!”
英王滿意的朝衆人拱拱手,最後看向元清随。
元清随迫不得已,隻得順着話說:“父王老當益壯。”
“還是在說本王老,走,回府比手腕。”英王不再看他,牽着王妃回府。
該警告元清随的他都警告了,聽不聽、入不入心是元清随自己的事。
他在京中一天,就不可能讓元清随在這王府中說了算。
元清随回府,灰溜溜的要回自己居處,不想被王管家的兒子王樞喊住,“世子爺,老王爺請您過去掰手腕。”
這有必要這麼認真嗎?
有必要,王樞做個請的手勢,“王爺在前廳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