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2頁)

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一台正在調試的精密五軸加工中心旁。

然後伸出手,感受着機身那冰冷堅硬的觸感,以及其内部高速旋轉主軸傳遞出的、低沉而充滿力量的細微震動。

“王科長。”

李小川他開口,聲音在機器的背景音中顯得異常清晰平穩:

“國防部的撥款,是及時雨,救了廠子的命,也給了我們騰飛的翅膀。”

他收回手,轉身看向衆人,眼神深邃,“但這翅膀,如果隻能依賴一場雨活着,萬一哪天幹旱了呢?”

“或者,風向變了呢?”

他擡起手,指向窗外一片稍顯陳舊的廠房區域。

那裡正是民用拖拉機的生産線,此刻也正傳出相對沉悶但持續的機器運轉聲。

“那條線,也是307廠的根,是廠子經曆過寒冬還能喘氣的底子。”

“它能養活工人,能養活技術,能維持一個廠子最基本的運轉生态。”

“軍工訂單再滿,那是錦上添花,是榮譽,但民用生産,是雪中送炭,是底氣。”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衆人若有所思的臉:

“所以,就算是民用産品,質量也不能馬虎,這是原則。”

“軍工品質做民用,不是大材小用,是降維打擊,是樹立口碑,是告訴老百姓,咱們307廠出來的東西,無論是打仗的還是種地的,都經得起摔打!”

“這叫軍民融合,不是權宜之計,是生存之道,更是發展之道。”

“把根紮深了,紮牢了,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穩當。”

其實,隻有李小川自己心裡清楚,更深沉的憂慮源自何處。

重活一世的記憶裡,見過太多因政策調整、預算削減或國際風雲突變,導緻軍工企業一夜之間陷入困境的例子。

一旦徹底斬斷民用這條腿,307廠就成了純粹依靠國防預算輸血的“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