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6頁)

“首先,允許‘公薦’,就是本朝科舉制度最直接的不公平。”

“因為‘公薦’的存在,往往尚未開考,錄取的名單及名次就已經預定下來,考試就變成了走過場。”

聽到這裡,李世民開口辯解道:

“通過‘公薦’,朝廷還是獲得了不少有用之才的。”

“秦叔你說得沒錯,‘公薦’的确有其積極作用。”

李逸對李世民的說法表示了贊同,但緊接着便話風一轉:

“然而,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

“‘公薦’能不能選拔出人才,取決于有公薦能力的台閣近臣的個人眼光與品德。”

“人心難測,這是不可控的。”

“隻有制度公平與規則公平,才能帶來最大的公平!”

“破壞了制度公平與規則公平,就相當于是破壞了科舉制度的基石。”

李逸臉色一正,語氣變得認真無比。

而李世民聽到這裡,瞬間心頭一震:

“隻有制度公平與規則公平,才能帶來最大的公平!!!”

李逸的這句話,宛如一記重錘,敲打在他腦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對于科舉中“公薦”這一方式,他從未想過從這個角度去看待。

他當然知道“公薦”會存在徇私的情況。

可從結果來看,通過“公薦”,确實有不少才能顯著的人順利及第,成為了朝廷的棟梁之才。

所以,李世民覺得“公薦”存在的少部分徇私問題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李逸此時卻不是從實際結果這個角度去看待“公薦”的問題,而是強調制度公平與規則公平的重要性!

這樣的思考角度,一般人看來,或許會覺得是小題大做。

但李世民不是普通人,他是頂級帝王,眼光見識都遠勝常人。

他敏銳地意識到,李逸的這番分析,不但很有道理,而且站在了更高的層面上。

“十五歲的年齡,就能有如此非凡的眼光見識!真是了不得!”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李逸一眼。

相比往日并不出衆的李逸,今日的李逸,真是給了他巨大的驚喜!

窮養在民間,居然能對朝廷科舉制度有着如此深刻的見解,隻能說是天縱奇才!

想到這裡,李世民心中突然感到有些遺憾。

要是李逸沒有命中的這一場大劫,能生活在皇室,得到精心培養,想必會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