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殲-6?
這是他們研究了十幾年的老古董了,還能有什麼新花樣?
然而下一秒,西蒙洛夫拿起粉筆,線條精準而有力,直接在殲-6機身的中段畫出了一條流暢的内凹曲線。
“機身截面積連續律,即跨音速面積率。”
這個詞一出來,台下立刻騷動起來!
一小半人聽得雲裡霧裡,隻覺得這曲線似乎讓飛機看着更順眼了。
而另一半懂行的人,則是瞬間臉色大變!
面積率!
這不是鷹醬最新的f-15戰鬥機和毛熊的米格-21改型才應用的頂級氣動理論嗎?
眼前這個毛熊人,居然拿來上課?
宋文的呼吸猛地一滞,腦子裡嗡的一聲,一扇緊鎖的大門被人狠狠撞開!
原來如此,這才是真正的先進設計!
困擾他許久,關于殲-7戰機跨音速機動性能的瓶頸,在這一刻竟然有了思路!
而講台上的西蒙洛夫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手中的粉筆飛快舞動,一個又一個堪稱石破天驚的概念被抛了出來。
“機翼前緣,可以加入鋸齒狀結構,用以産生可控渦流,提升大迎角升力。”
“進一步的,是翼身融合體,将機翼與機身平滑過渡,形成一個統一的升力面”
“為了追求極緻的機動性,我們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去設計一種靜不穩定布局!”
講台下的反應已經截然兩極分化。
那些知識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專家,已經徹底聽傻了,就如同在聽天書,眉毛緊緊擰成一團,完全無法理解這個毛熊人在講什麼胡話,飛機怎麼可能是不穩定的?
而宋文和另外十幾名頂尖專家,則已經從座位上微微前傾身體,手中的鋼筆在本子上來回刮擦,沙沙聲響,恨不得把每一個字都刻進腦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