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2頁)

巨大的軋機如同鋼鐵巨獸,将通紅的鋼坯吞入,又吐出筆直,閃亮的鋼軌,傳送帶如同血脈,将成型的鋼材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去。

航拍視角下,車間裡縱橫交錯的管道,飛濺的火星,工人穿梭的身影,構成一幅充滿力量感和工業美感的交響樂章。

鏡頭跟随一捆剛剛軋制好的優質鋼材出廠,被裝上火車,火車呼嘯着駛過廣袤的田野,穿過新興的城鎮。

最終,這鋼材出現在建設工地上——它成為橋梁的骨架,支撐起跨越天塹的通途,它成為廠房的梁柱,撐起新中國的工業脊梁,它成為機器的部件,在千裡之外的油田,礦山轟鳴運轉。

鏡頭再次拉遠。

從熱火朝天的車間,到軋鋼廠高聳的煙囪和飄揚的紅旗。

再到京城拔地而起的新建築,寬闊的馬路,繁忙的火車站…

最終,鏡頭推向更廣闊的天地——長江大橋的雄偉輪廓和火熱的施工現場。

西北油田鑽塔林立的剪影,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鋼鐵森林…

旁白深沉而有力:軋鋼機前的每一次鍛打,傳送帶上的每一塊鋼材,都承載着建設者的汗水與夢想。

它們從這方寸車間出發,融入共和國奔騰的血脈,築起我們腳下堅實的土地,托起我們頭頂遼闊的天空,軋出鋼材築山河。

工人階級的雙手,正在創造嶄新的時代。

蘇長順猛地睜開眼,眼神亮得驚人,他抓起鋼筆,不再猶豫,筆尖在稿紙上飛快地舞動起來。

一個個場景,一句句旁白,一組組分鏡頭,如同有了生命般傾瀉而出。

他要讓這鋼鐵的轟鳴,響徹銀幕。

他要讓這工人的汗水,閃耀光芒。

他要讓這車間的方寸之地,映照出共和國山河的壯闊圖景。

這不僅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曲獻給工人階級的贊歌,是他蘇長順踏上更高舞台的鋼鐵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