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幹事,看您挺關注這機器的?看得挺起勁兒?"
"嗯,确實新奇!"蘇長順坦然地承認,湊近了些。
"這黑布隆冬的,您在裡面摸黑換膠片?不會弄錯吧?”
"哈哈!"許富貴在布罩裡笑了,"熟能生巧,您注意看這個片盒的卡口。"
他摸索着指導,語氣帶着專業人士的從容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示好。
"有個小凸起,對準機器這邊的小凹槽,咔哒一聲就到位了,這就是手感,比眼睛看還準,大茂!學着點,别毛手毛腳的,回頭把膠片曝光了,把你賣了都賠不起。"
他這話,表面上是訓斥旁邊幫忙打燈的許大茂,實則也是在向蘇長順展示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也在不露痕迹地傳授秘訣,還帶着點小幽默。
許大茂在一旁撇撇嘴,但不敢反駁,老老實實地聽着,記着。
父親早就嚴厲告誡過他,這次拍片是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
又是兩天時間,許富貴像上了發條的老鐘,精準而高效。
車間裡那些充滿人情味的小故事——李慶祥嚴厲中帶着期許的教導,賈東旭咬牙硬撐的倔強,工友間無聲的扶持,老工人摩挲照片的溫情…
以及軋鋼機吞吐火紅鋼坯,鋼軌延伸的磅礴畫面,都被他那雙布滿老繭卻異常穩定的手,通過那台機器忠實地捕捉到了膠片上。
效率高得讓蘇長順都忍不住在心裡吐槽:這老許,幹活是真利索,看來是真憋着勁兒想露臉啊。
這天一早,蘇長順騎着自行車,載着媳婦李曉梅晃晃悠悠地進廠。
剛到廠門口,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軋鋼廠那平時堆滿煤渣和廢鋼的露天小廣場上,此刻赫然停着一架墨綠色的軍用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