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李骁對這個年代人的奉獻精神感受的并不是那麼明顯。
也是自從到鋼廠當了工人後,他才發現,這是一個全國人民的精神都昂揚向上的年代。
一個窮得叮當響的時代,卻是最有志氣的時代。
很多事情,是從資料上看不到的,李骁跟一些老師傅閑聊時候聽到了許多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像李骁父親那樣的人,能練出堪比機器的精确度。
為什麼常寬那群工程師,技術員每天埋頭研究,設計,試驗,幾乎達到廢寝忘食,走火入魔的地步。
為什麼廠裡的那些工人,一個個鬥志昂揚,理想滿滿。
因為在這個時期取得的成就,是人人都能看得見的。
總之這一代人經曆的太多,身體上的勞累,物資的匮乏跟心理上的憋屈相比都不值一提。
當李骁徹底理解了這一代人,才真正的融入了這個時代,而他的調職也随之而來。
1977年5月,李骁被調入設計部,拜師孫自成。
之前堅持讓李骁下車間鍛煉的就是他,是鋼廠内級别最高的工程師。
孫自成不光是甯北鋼廠的領頭人物,在國内整個鋼鐵業也都很有名。
他是68年才調來甯北鋼廠,70年主持參與了甯北四号高爐設計方案。
在這之前,孫自成在豐太鋼鐵任職,接過冶金工業部下達的鋼鐵廠設計任務書,參與設計國内第一套萬能爐卷軋機。
來甯北後,廠内引進國外轉爐煉鋼設備,卻隻給設備不給技術。
以為這樣就能抑制我國發展,也是孫自成帶頭參與技術研究,廢寝忘食一年後轉爐煉鋼設備投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