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跟着的鄉紳土豪們感激不已,紛紛歌頌聖人的仁厚和魏大人的為民之心。
綿州刺史卻敏銳的聽出了另一層意思,“大人要回京了?”
魏知點頭,“赈災已完,此次主要是來看各地的災情的,現已看完,自然要回京了。”
第245章
答應
魏知要從這裡回京,當地的官員當然要給他辦一場歡送宴,本以為魏知會拒絕,誰知道他竟然應下了。
不說綿州刺史,就是傅縣令都高興起來,盡心盡力的在縣裡最好的酒樓訂了幾桌酒菜,白老爺下午趕到的縣城,剛和魏大人見過一面,他詫異的看了魏大人一眼,但沒有說話。
這一場酒宴,不少人都喝多了,白老爺面色也有些潮紅,他沒住在縣城中的别院裡,而是選擇和魏知住在同一家客棧中。
夜深人靜時,白老爺出現在魏知的房間裡。
魏知将跪在地上的白老爺扶起來,道:“本官既然答應了你,自然會做到。你明日送完我後,先行一步在轉道上等着。”
白老爺聞言松了一口氣,躬身退回自己的房間。
但他心裡并不平靜。
今天下午他從家裡趕到縣城時,魏知剛從最後一個嚴重的受災村裡回來,他上前求見,對方卻似乎一點兒也不驚訝。
随行的這麼多鄉紳土豪,他不僅記得他的名字,還能叫出他現居的地方,甚至在他說出邀請他單獨前往七裡村做客時,他意味深長的笑了一下,然後沒有多問的就答應了下來。
當時白老爺就覺得這位魏大人知道了什麼。
現在,他更加确定了。
向外說要回京,卻要悄悄的與他去七裡村,雖然這很符合他的利益,但這是不是說明,魏大人他一開始什麼都知道,甚至這兩日七裡村發生的事他也全都看在眼裡?
他值得信任嗎?
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他便微微安下心來。
應該是可信的,他連聖人都不怕,難道還會怕益州的這些官員嗎?
在益州,最大的也不過是益州王而已。
除非魏知要造反,不然他有什麼理由會勾結地方官和藩王呢?
白老爺這樣安慰着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魏知的隊伍就整裝待發,魏知坐上馬車,朝大家道:“夏收在即,災後又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就不耽誤你們的時間了,都回去吧。”
這是不可能的,以綿州刺史為首的官員一定要把人送到十裡長亭去。
父母官都送了,跟來的鄉紳土豪們當然不會落下,于是特紛紛跟随。
浩浩蕩蕩的隊伍就這麼上路了,上了官道,又到了十裡長亭,魏知就沉了臉,道:“再送下去,本官可就走不了了。”
綿州刺史聞言有些尴尬,他可不喜歡這位瘟神留下,于是停下腳步,在十裡長亭與魏知告别。
白老爺跟着衆鄉紳土豪目送魏知走遠,然後便與綿州刺史既各地縣令告别。
傅縣令轉頭想和他商量些事情都沒找到人。
白老爺快馬回村,在縣城轉入山道的那個轉口等着,不過小半刻鐘,魏知便帶着兩個侍衛騎馬從另一條路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