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裡不通知,隔壁裡一敲鑼打鼓,這邊也就知道了,所以沒用兩天,羅江縣上下村莊,就是偏僻如七裡村都知道了,更别說别的地方了。
于是衆糧商更加收不上糧食來了。
他們也沒急,等了兩天,發現楊和書一邊抽調了一半的人手回去收記賦稅,一半的人繼續在外收購糧食。
而且這一次楊和書還花錢請了不少人,這些人便是以前縣城裡到處收保護費的混混。
也不知什麼時候,他們竟然聽楊和書的,這會子直接被雇去看守,搬運和運輸糧食了。
衆糧商:……
眼看着縣衙就要把各村今年多餘的糧食收上來完了,他們也忍不住出手了收購了。
一家人不住,其他家就隻能争相下場,一下子就把價格提到了十文錢。
但這會兒也不知道因為什麼,村民們依舊不樂意把糧食賣給各糧商,還是更喜歡賣給縣衙。
沒辦法,糧商們咬咬牙,把糧價又往上提了一文,剛好比縣衙出的多了一文。
這才有人把手中的糧食賣給他們。
楊和書看得笑眯眯的,對依然堅持把糧食賣給他的農民們道:“怎能有錢而不賺呢?你們也運着糧食賣給他們去,他們要是敢降價,你們再回頭賣給我,這一鬥多出一文錢來,也不少了。”
大家一聽,紛紛拉着糧食去各糧商的收購點裡排隊。
糧商們當然不會白吃虧,這邊提高了收購價格,那邊糧鋪裡的糧價也漲了,直接一鬥漲了五文錢。
楊和書聽後氣得不行,對萬田道:“你看,我說他們是奸商吧?收購的糧價才上了兩文錢,糧鋪裡往外出的價格直接就漲了五文。而且還是各個糧鋪一起上漲,上至縣城,下至鄉鎮的糧鋪一起上漲……他們這是拿定了主意覺着本縣不能拿他們怎麼樣了。”
“少爺,您能拿他們怎麼辦?”
“我不能,”楊和書冷笑道:“本縣不會公報私仇,也不會公器私用。”
拿着賬冊來回禀的主簿忍不住腳步一頓,暗道:你都讓我們幫着你去收購糧食了,這還不是公器私用?
“大人,”主簿假裝沒聽到他們主仆說的話,捧着賬簿進去,道:“這是此次收購糧食的賬簿。”
楊和書打開看了看,點頭道:“很好,讓人将縣衙一旁值守的小屋子收拾出來,在面街的那一面牆上開一扇小門,放出話去,縣衙要賣糧食,谷一鬥十二文,麥一鬥十八文,每日每人限購一鬥。”
主簿瞪大了眼睛。
楊和書繼續道:“選幾個老吏親自去看顧,縣城裡就沒有他們不認識的人,記住,買過一次的人一日内就不許再買了。”
主簿心裡隻有一個想法,楊縣令不愧是有大靠山的,不僅可以公器私用讓大家去給他收購糧食,竟然還用縣衙的房子,縣衙的人給他賣糧!
第485章
勸課農桑
在楊和書上任半年後,他終于還是跟當地的糧商鄉紳對上了。
和白老爺不一樣,羅江縣内的糧鋪基本上都是本地鄉紳或州府那邊的大鄉紳開的。
當年白老爺搬來羅江縣時,見羅江縣内的糧鋪已經水潑不進,他也就不跟着摻和,最多在羅江縣内買了兩個鋪子交給底下的管事做些小本生意。
他自家開設的糧鋪在綿州一帶,也并不大,很小的幾家小鋪子,連自家的糧食都消化不完。
不過白老爺也不喜歡把糧食賣給羅江縣的糧商,他有專門的合作對象,吳糧商隻是其中一個。
但羅江縣内的糧商和鄉紳們不一樣,楊和書這一舉簡直是從他們虎口奪食,他們能高興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