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頁)

  反正大過節的衙門也不開門,他很幹脆的公器私用,拿出一部分打賞的錢來,直接征用了衙門裡的差役。

  甚至縣裡的主簿,書記等都被他拉了出來下鄉收糧去了。

  至于縣衙哪來這麼多的錢,那當然是他先行墊付了。

  不錯,這些糧食是以縣衙的名義收購的,因為作為羅江縣縣令,按照朝廷律法,他是不能在羅江縣内做這樣的生意的。

  當然,他要是随便選個下人,把生意挂在他名下是沒問題的,實際上,許多官員就是這麼操作的。

  所以羅江縣的主簿和鄉紳們在楊和書拿出大把大把的錢來要他們去收購糧食時,他們還以為楊和書這是公器私用。

  主簿他們一點兒也沒有怨言的出手幫忙了,因為按照官場慣例,這種事不僅是見者有份,參與者更有份兒。

  沒看見縣令都先拿出賞錢來了嗎?

  有人出了更高一些的糧價,鄉民們又不傻,自然是把糧食賣給縣衙了。

  在各個大村等着收糧的糧商們懵了,這……這不是與民争利嗎?

  就算是前任傅縣令在羅江縣多年,那也沒有這麼霸道的,竟然直接與他們搶糧食。

  要知道傅縣令再貪财的時候,最多也是敢跟他們提出摻兩股而已。

  羅江縣本地的糧商們都驚呆了。

  然後他們不由的憤怒了,不過這畢竟是自家的縣令,當然不能問也不問一聲就跟人撕破臉皮,所以幾家糧商私底下一商量,決定請楊和書吃頓飯。

  當然,在此之前得跟縣裡的縣丞和主簿探探口風。

  結果這一探口風,縣令親自來找他們了。

  楊和書語重心長的表示,他并不是要與民争利,他隻是不希望谷賤傷民,他們要是執意低價也可以,那出售的糧食也得相應的降低價格。

  楊和書道:“沒有從農民手裡低賤收糧,轉而又高價賣出去的道理。”

  衆糧商:“……大人,這做生意不就是低買高賣嗎?我們低價收,高價賣沒毛病啊。”

  楊和書笑臉一沉,道:“低買高賣當然沒問題,但低的太低,高的太高就有問題了。”

  他道:“本縣不管别處如何,但在本縣轄下,我就不許這樣的事發生。”

  衆糧商:……

  雙方最後不歡而散。

  楊和書雖然是縣令,但他才來,上任不過半年,這半年來除了賒牛這一件事外,他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而且他人還很年輕。

  哪怕他是官兒,大家也總是下意識的覺得嘴上無毛的小子辦事不牢靠。

  所以他在羅江縣内的威勢還真比不上當年剛來的傅縣令。

  衆糧商不把楊和書放在眼裡,回到家裡一商議,便也派人下去收糧,收了一圈,發現很難再以八文以下的糧價把糧食收上來。

  因為楊和書那個小肚雞腸的,被他們氣到了,一回縣衙就叫差役們把各鄉裡正叫來,要求他們敲鑼打鼓的通知下面的鄉民,縣衙正在收購谷子,十文錢一鬥,麥子則是十五文一鬥。

  并不是所有的裡正都會聽楊和書的,畢竟有些裡正跟糧商的關系挺好的。

  甚至可能還沾親帶故,或者幹脆就是本家人。

  但這裡不通知,隔壁裡一敲鑼打鼓,這邊也就知道了,所以沒用兩天,羅江縣上下村莊,就是偏僻如七裡村都知道了,更别說别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