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2頁)

  他道:“他們父輩有功勳,國家可不能讓他們寒心,他們也該繼承父輩遺志,為國為民效力才是。”

  “陛下說的是。”

  于是大家又回憶起來,這個将軍曾經是大臣甲的手下,他記得他長子現在就在軍中效力;這個功臣他也記得,兒子早回鄉去了,應該是做一富家翁……

  聊到最後,皇帝幹脆大手一揮,“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這些孩子有此父輩,可不能荒廢了一身才氣筋骨,魏卿,你回頭拟一封诏書,招這些功臣之後适齡的孩子入國子學念書,培養一二,将來也能繼續為國效力。”

  魏知:……說好了“罷了”呢?

  不過他想了想,這個法子總比單招白善周滿入京要好。一下進了二十來個,誰還會矚目白善?

  魏知應了下來。

  衆臣沒想到還有這樣的轉折,想了半天還是搞不明白皇帝為什麼天外飛來這一筆,隻能謹慎的表示贊同。

  皇帝見這事定下了,便道:“今年太後千秋,益州王要入京賀壽,朕意招他六月下旬入京。”

  衆臣一聽立即表示反對,且非常的激烈,他們覺得剛才皇帝的提議完全就是轉移他們注意力,紛紛道:“益州王是藩王,怎好離開封地過久?太後九月的壽辰,九月初再入京就是。”

  皇帝面無表情的道:“隻怕趕不及了。”

  “那就八月下旬入京……”

  反正就是不能這麼早入京,不然他日日侍奉在太後身邊,又在皇帝耳邊吹風,誰知道又要搞什麼幺蛾子?

  朝廷本來就不富有,益州王每次進京是空手進,走的時候卻是滿載而去,你們要是掏的自己的私庫他們就算有意見也不好說,偏你們掏了自己的私庫還要掏國庫,那就很過分了。

  所以衆大臣都表示反對,尤其是戶部尚書劉會,尤惡益州王,于是他表達了猛烈的反對。

  皇帝也不是很堅持的樣子,見大家都反對便揮了揮手道:“算了,此事過後再議吧。”

  一句話把打算持久作戰的衆臣噎住了。

  議論完政事,皇帝便将老唐大人和魏知一塊兒留下談心。

  “魏卿,國子學的事你就多費心了。”

  魏知剛才就一直在想此事,問道:“陛下,是所有功臣之後都入國子學,還是分以下面的太學,四門學等各學之中?”

  又問,“一個功臣可有幾個後人入學?一人,還是二人?”

  皇帝想了想後問,“魏卿以為呢?”

  魏知道:“臣以為二人最合适,入學後也互相有照應,但是進國子監的哪學該以考試來分,成績最佳者入國子學,次之太學,再次之四門學,選出其擅者入算學、書學和律學。”

  皇帝想了想點頭,“便如愛卿所言吧,咳咳,你去找孔卿計劃計劃,此事就全交給你們了。”

第914章

公文

  老唐大人就給了魏知一個同情的目光,然後低頭回禀道:“陛下,華陽縣唐縣令查到了一個莊子,那莊子在遂州青石縣,叫東溪莊,裡面養着大量的佃農,卻隻見青壯,不見老幼婦孺。”

  皇帝微微坐直了身體,問道:“有多少人?”

  “難以查探,他們對過往的人很戒備,唐縣令的人進不去。”

  皇帝垂眸想了想後道:“此事朕派人去查,讓唐知鶴不要再查了。”

  老唐大人暗地裡松了一口氣,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