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脈,論在陛下前的情誼,自然是楊氏更有面,所以一路上牛刺史都很安靜,他能做到刺史這個位置就不至于笨到哪裡去。
隻是他習慣了天高皇帝遠,夏州荒涼,離京城也不近,卻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有後台且較真的楊和書。
此時跪在這裡,想到還被關在大理寺的小兒子,他便知道避無可避,而且他對當今也有些了解,知道推卸責任隻會讓他更生氣。
于是牛刺史當機立斷的磕頭認罪,表示是自己沒有管理好内宅,教育好兒子,以緻天花在夏州肆虐。
老唐大人聽他避重就輕就忍不住冷哼一聲,代皇帝問道:“牛刺史,牛康的妾侍胡姬是幾時請的大夫?”
他是刑案高手,懶得和他争論,直接詢問關鍵點,将事情梳理出來,這大朝會上坐着的官員自會自己思考。
牛刺史一頓,一時答不上來。
老唐大人便又哼了一聲,幹脆起身走到堂中,問楊和書,“楊縣令,你說。”
楊和書回道:“九月十八請的大夫。”
“那胡姬什麼時候死的?”
“九月二十夜。”
老唐大人就問牛刺史,“牛刺史,你兒子是何時發燒出痘請的大夫,這個你知道吧?”
牛刺史頓了頓後道:“九月二十二早。”
“大夫何時懷疑這是天花?”
牛刺史袖中的拳頭緊了緊,回道:“當日。”
“你知道大夫所言之後可有隔離你兒子,可有上報縣衙,可有禁止他與人接觸,清點約束家中接觸過他的人?”
牛刺史低着頭沉默了一下後将頭磕在地上,“臣有罪,臣不該憐惜幼子便懷僥幸心理……”
“牛刺史,牛康在九月二十三酉時出門去春風樓,卻到二十四的午時才回家,他整整在春風樓裡與人厮混一夜加半日,你們牛家為何不派人去找人?”
牛刺史臉色微白。
皇帝氣得一拍桌子,牛刺史立即道:“臣知錯,請陛下降罪。”
“罪是要降的,卻也要讓百官知道為何降罪,”魏知幽幽的插嘴道:“陛下,楊和書與太醫院所言不差,事情發生後便應該總結教訓,将來再有這樣的事才不至于再犯這樣的錯,這樣死去的兩千二百八十九人才有那麼一點點價值。”
皇帝便看向老唐大人,“唐卿,你繼續問。”
老唐大人應了一聲,繼續逮着牛刺史和楊和書質問,從牛康發病,到大夫第一次認為這是天花,再到有大夫找上縣衙告密,以及之後楊和書的一系列應對,事無巨細,他全都問過一遍。
一旁還有禦史台的其他官員查漏補缺,一番問話足足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最後皇帝和百官都沒有直接給倆人定罪,而是先退朝。
皇帝招了魏知、老唐大人等重臣接着去書房裡議事,其他人退朝離開,楊和書和牛刺史依舊留在宮中聽宣。
滿寶走到楊和書身邊,将她早上塞在荷包裡的點心都給他,小聲道:“餓了就吃一些。”
唐縣令也把自己的零嘴貢獻給他,低聲道:“看陛下這樣子對你倒不怎麼生氣,運氣若好,今明兩天應該就出結果了。”
楊和書收了他們的東西,微微點頭,“我知道,你們不必擔心。”
的确很快就出結果了,滿寶在太醫院裡吃了午飯,和劉太醫申請了休假以後便去後宮先看明達和長豫,再拉上她們兩個一起去看太子妃和皇孫,還沒從宮裡出去呢就有消息靈通的内侍來禀報:“牛刺史被送到大理寺天牢中了,楊大人被申饬,不過聽說他可能要升任夏州刺史。”
其實皇帝在猶豫,他目前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手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