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第4頁)

  一定是蕭院正不答應作證。

  滿寶在心裡權衡起來,一會兒見了大家要怎麼說呢?

  她有點兒頭疼,她一個小小的太醫為什麼要牽扯進這種朝政鬥争之中?

  踏入禦書房的那一刻,滿寶想起了莊先生以前叮囑過的話,在朝為官,不應以私度公,不論自己有何私心,将要面臨怎樣不好的後果,公正二字是最主要的。

  滿寶擡起了眼睛,好吧,那就公正好了。

  作為太醫,她隻要照實說便可,至于其他的事,她才不管呢。

  滿寶定了定心神,走進了禦書房之中,目光一掃,便老實的攏手站在了蕭院正身後。

  蕭院正微微偏頭看了她一眼,沒有說話。

  滿寶一擡頭就看到了束手站在一旁的白善,倆人對上目光,互相眨了眨眼便低下頭去,乖乖的聽大佬們議政。

  皇帝正沉着臉指揮着内侍将輿圖挂出來,一共是兩幅,一幅是翰林院中收藏的很久很久以前的輿圖,一幅則是當下的輿圖。

  皇帝指着東北怒氣沖沖的道:“你們自己對照一下,這一片被高句麗分割出去多長時間了,以前也就罷了,如今國家安定,國庫……也不是那麼窮,為何不能打?”

  衆臣表示可以打,他們并不反對出兵,隻是反對您帶兵而已。

  連素來站在皇帝這一邊的趙國公都沒忍住委婉的暗示,您不要混為一談啊,我們沒說不打,隻是拒絕您禦駕親征而已。

  皇帝一聽他們都答應出征,便直接略過後面半段話,道:“既然都答應,那就點兵吧,如今是八月,須得在臘月前結束戰事,不然太冷了将士們受不住。朕親自帶着兩萬禁軍押後。”

  衆臣:……

  老唐大人不得不出列道:“陛下,高句麗易守難攻,并不好打,臣的意思是不如略微休整,等明年再出兵。”

  皇帝搖頭,“兵貴神速,留待明年,高句麗也緩過來了,更不好打,就是要趁着此時他腹背受敵時出擊。”

  殷禮道:“陛下,新羅和百濟兩國互相反了。”

  皇帝抽了抽嘴角,這個消息還是昨天晚上殷禮告訴他的,他知道時都不知道做什麼反應了。

  他實在搞不懂這兩個藩國,簡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好好的結盟打高句麗,你們就算是要互相攻讦,也得等高句麗打下來以後再打吧?

  結果戰事打到一半自己互相搶起地盤來了,一點兒盟友的道義都不講。

  皇帝覺得這兩個藩國不僅腦子不聰明,人品也過不去,本來還想把高句麗打下來以後将平壤一帶賞賜給他們,畢竟那部分離得太遠,怕是有點兒不好管。

  但這下皇帝改主意了。

  他道:“那就暗派使臣去一趟新羅和百濟,讓他們暫時歇戰,先打下高句麗再說。”

  “陛下,現在高句麗求和的使臣還在鴻胪寺的驿站住着呢,他們要怎麼打發?”

  “臣看,若高句麗願意退一步,倒不是不可以講和。”畢竟發兵說得簡單,但一出行就是糧草,就是軍備,就是沉甸甸的錢啊。

  皇帝還沒反對,已經有大臣喝道:“不行,高句麗并無信譽,三年前他們的王子還在我們國子監裡讀書呢,他們就敢發兵攻打營州,被打退後就求和,這才多長時間又想着攻占營州,他們求和豈能相信?”

  皇帝更是深惡痛絕,抿着嘴道:“前朝末帝時,就是因為高句麗攻占遼東,末帝才發兵前往高句麗,數十次打退逼近遼東城,但每次要攻進城中時他們就假意投降,可恨末帝不長記性,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這才給了他們可乘之機,朕焉能再犯末帝之過?”

  說起來,皇帝和末帝還有那麼點兒親戚關系呢,倆人是表兄弟,皇帝是恨末帝殘暴,但在這世上,他更恨高句麗出爾反爾,因此道:“讓鴻胪寺派個人去與他們接觸,先把人拖住,不許他們傳遞任何消息回去。”

  “哼,佯降嘛,也不是隻有他們會的,先給他們露個口風,就說朕有意應和,隻是他們誠意不夠,而後再約束住他們的信息,等朕禦駕親征時把他們都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