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便冷笑道:“拿下這些重鎮之後,原地征收糧草,找一找鎮上的大戶,還有那什麼裡長之類的,将士們缺糧草,正好補充了。”
他倒要看看,沒有了外部的支援和供養,國内城還能堅持多久。
其他人雖然覺得此法不會奏效,但依然聽從了。
反正那就是小鎮,再往旁邊去是一些小縣城,城中的守軍并不是很多,對于晉軍來說拿下他們并不困難。
他們之所以不打這些地方是因為不值得。
拿下國内城,踏進高句麗王宮,高句麗就算滅亡了,這些小城小鎮都不用打,直接就屬于大晉了;
拿不下國内城,派兵去攻打這些地方,事後他們退去,這些地方還是會回到高句麗的懷抱,所以實在不必要派兵出去,不僅浪費兵力,還浪費糧草。
但要是以征集糧草的名義就不一樣了。
現在晉軍還要養着小城中被封尚書一路軍隊吃窮的百姓,因此糧草有些緊缺。
他們現在糧草隻有兩個來源,戶部在國内籌措,大軍在已經攻下的城池中征收。
雖然看着不少,但國内城還不知道要圍到什麼時候,多準備一些總是沒問題的。
于是薛貴和牛刺史等人主動請兵出戰。
皇帝給了他們兩隊兵馬,讓他們分兵去攻打東北和東南兩路城鎮。
等高志知道這些的時候,薛貴和牛刺史已經連下十來個鎮,三個城池。
倒不是高志消息滞後,而是他們的速度太快了。
國内城周邊的兵力,不是被抽調去安市城支援,現在變成了俘虜,那就是被召入國内城一起防守國内城和王宮。
城中根本沒多少兵馬,多數是衙役在守城,更不要說外面的村鎮了,那是除了一些大戶人家領着家丁習慣性的防守一下外,晉軍簡直是如入無人之境啊。
主要是高句麗也沒想到晉軍會這麼喪心病狂的浪費兵力去攻打這些城鎮。
這些地方既不是關口,也不在他們的進攻路上,毫無戰略意義好不好?
誰知道他們就占了呢?
薛貴和牛刺史占領這些地方後便開始着人去征收糧草。
一收才發現問題,不少貧寒百姓直接哭倒在地,有的甚至甯願冒着寒冷的天氣逃出去也不願意拿出糧草來。
“将軍,過去的兩個月裡,高句麗已經征收糧草三次了,不少人家現在根本沒糧食,我們進屋找過,好幾家都直接吃樹皮了。”
另一個士兵道:“也不是純的樹皮,裡面還是有點兒米的,就是不多,幾十粒吧。”
薛貴:……
他隻能把士兵們都召回來,不征了,已經悄咪咪要逃的高句麗百姓一呆。
薛貴也坐在石頭上發呆,“難怪封尚書和趙國公他們都不同意突襲這些地方……”
因為是真的不值得啊,浪費兵力不說,也浪費糧草。
出兵,将士們運動量大,加上寒冷,消耗的糧草也比平時多好不好?
薛貴頭疼的撓了撓腦袋。
另一邊的牛刺史,占下小鎮和底下的大村莊後,直接讓人将村裡和鎮上的老人叫來問話,問了一些這半年來高句麗的賦稅情況後便大緻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