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若是還交給高氏管理,這高句麗打還是不打還有何區别?”
“我們攻打高句麗是因他們怠慢宗主國,如今已将他們收服,不如還将遼東交給他們管理,高句麗南還有新羅和百濟,由他們三國互相牽制,遼東可安穩。”
皇帝瞥眼看向說話的文臣,努力的忍着才沒有從鼻子裡噴出氣來,他是個擅于納谏的君王,不能做那樣的事。
他不好意思做,白善和白二郎好意思啊。
白二郎最先從鼻子裡噴出一口氣,哼了一聲,聲音很清晰的讓所有人都聽到了。
讓正想反駁對方的趙國公停了下來,大家一起看過去。
白二郎臉色漲紅,隻能出言道:“若隻是為了給他們一個教訓,那我們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吧?”
“但收獲也良多,”那文官道:“此一戰後,周遭國家再不敢輕易挑釁我國,邊關可得百年安穩。”
拉倒吧,别說百年,二十年後誰還能記得這場豐功偉績?相比于恐懼,仇恨更有可能滋生,而仇恨可能使人發奮圖強,他們為什麼隻取名聲,不拿最實際的好處呢?
白善道:“何必讓他們牽制,三個國家都收了不就好了?”
大家一起看向白善,連趙國公都驚訝的上下打量他。
那位文官臉色漲紅,立即反對道:“新羅和百濟并無錯處,怎能無故攻打?”
白善:“我也沒說現在就打。”
他道:“陛下,臣看百濟也甚是桀骜不遜,将來犯錯的時候多着呢,而且若是為了平和邊關,我國和新羅百濟便可,何須再在中間夾一個高句麗?”
“沒錯,”趙國公收回了目光,道:“新羅和百濟不和,兩國也時有糾紛,想要維持邊關穩定,我宗主國隻要擡一壓一便可,何必再在中間橫着一個高句麗?”
“遼東一帶本就是歸屬于中原管理,若不是前幾朝中原戰亂,高氏也不能在此立國,此時是該收回的時候了。”
“那高氏王族這麼多的人怎麼安排?高句麗王可是投降的。”
又不是和高昌王一樣是被俘虜的,對于投降的王族,大晉素來優待。
白善道:“陛下可以帶高句麗王和幾位王子回京城,封以官爵,讓他們也看一看長安的風光和繁榮。”
他道:“自高句麗王接任後,高句麗多次加賦,皆因高句麗王奢靡而起,但遼東畢竟苦寒,奢侈之物多從中原運送而來,既然嗎如此喜愛中原之物,何不将他們帶到長安去享受呢?”
皇帝深以為然,“高句麗王和廣王深明大義,朕願委以爵位,以俸祿爵田供養。”
大臣們相視一眼,問道:“那其他人呢?”
皇帝想了想後道:“清點一下高氏王族的名單,還有此次内城大火被燒毀的人家名單,國内城重建需要一段時間,将他們都遷移往内地吧。”
立即有人問:“遷往何處呢?”
“中原一帶人多地少,不能再遷往中原了。”
“嶺南一帶倒是地廣人稀。”
“還有西北一帶。”
“不妥,不妥,西北那邊也有貊人餘支,還是應該分開些好。”
“嶺南太遠了吧?又酷熱,隻怕遼東這邊的人去了不适應。”
“那江南如何?”
“那邊倒是不錯,人不是特别多,地方倒是挺大,聽說山上也可種植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