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第7頁)

  太子來的時候是悄悄來的,但他這段時間去了青州不少地方,又去了萊州和登州,再要離開時動靜就大了。

  郭刺史見這麼多縣令都想親自來送太子,他也不厚此薄彼,直接給所有縣令送信,讓他們來送信,順便表達一下對太子的重視。

  除了給刺史府的官鹽外,剩下的鹽是給其他縣的。

  和北海縣不一樣,也就縣要麼産鹽量不高,要麼幹脆就不産鹽。

  那些縣衙每年都要從外地調撥官鹽的,說是調撥,其實也是要給錢的,相當于購買。

  各地官鹽要由官府出面和鹽場或其他官衙購買,然後放到鹽鋪裡售賣。

  不由官府控制的鹽在市面上悄悄流通,那便是私鹽了。

  官鹽,即便是官衙之間買賣,那也是不便宜的,他可是指望着這筆錢充盈縣衙的庫房,還得支付和宋老爺贖買土地的錢呢。

第2987章

讨價還價

  車隊浩浩蕩蕩的進了青州城,白善沒将官鹽運去刺史府,反而住進了驿站裡,他們的車占滿了驿站的空間還不夠,董縣尉隻能跑上驿站二樓找白善,“大人,驿站放不下啊。”

  白善探頭往下看了一眼便道:“将該給刺史府的那一份帶上,走,我們去刺史府。”

  明達和白二郎已經直接去刺史府裡找太子了,白善他們押送鹽要慢一點兒,到了之後直接找的郭刺史。

  郭刺史便也去看官鹽交接。

  本來這是小事,不足以讓郭刺史親自出面的,但這一批官鹽有些特殊,加上太子此時就住在刺史府裡,他就親自來看了。

  郭刺史站在一旁看着書記員打開鹽袋檢查質量,記了一個上等後便稱重讓人扛進庫房。

  因為運輸途中會有損耗,所以白善特意多裝了十幾斤的鹽,稱到最後,還餘下九斤多的鹽,差役們盛在布袋裡還給北海縣的人。

  北海縣的衙役看向白善,白善微微颔首,沖他們道:“拿回去交給崔先生入賬。”

  衙役應下。

  郭刺史微微挑眉,和白善笑道:“白縣令倒是規矩森嚴。”

  白善恭敬的道:“涉及鹽稅,下官不敢輕忽。”

  郭刺史便看向院中的差役,敲打道:“聽到白縣令的話了,鹽稅大事不得輕忽,以後我們便是不親自盯着,也要賬目清晰,不得糊弄。”

  差役們連忙應下。

  等他們将官鹽入庫,郭刺史這才問白善,“聽人說你這次帶了許多官鹽過來?”

  “是,”白善道:“北海縣貧窮,既要修路也要修水利,又缺田地,因此需要很多錢,刺史大人也知道,北海縣除了鹽,現在也沒别的能拿得出手,所以下官隻能在這上面找補回來。”

  郭刺史不管心裡信不信,反正是點頭了,還提醒了一句,“壽光縣縣令也到了,他也住在驿站中吧?”

  白善低頭笑道:“臣還沒來得及去拜訪其他同僚。”

  這就是他喜歡住在驿站裡的原因了,難道白善沒錢在青州城買房子嗎?

  不過是因為住在驿站裡行事更方便罷了。

  他先去求見了一下太子,太子正忙着,所以沒空見他,他就高興的回驿站去了,順便在路上拎了一壺酒。

  周滿看見酒就盯着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