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第3頁)

  連饅頭的雜糧和白面的配比都提高了,讓雜糧饅頭更白了一些。

  白善道:“民以食為天,不算這一批役丁,整體來說,他們服役的效率是不是提高了?”

  方縣丞颔首,崔先生道:“但這點效率還不足以我們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吧?據我所知,嚴格要求下,這樣的服役效率也是常有的事。”

  白善便道:“但他們也是我的子民啊。”

  他道:“本縣是他們的父母官,不管是修路,修水利,本意都是為了造福百姓,既然如此,在實行的過程中,我這個父母官也心疼他們,造福他們有什麼不對?誰說服役就一定要苦哈哈的生不如死?”

第3060章

不一樣的童年

  幾人怔住,說不出話來。

  沒誰這麼說過,隻是大家習慣性的這麼認為而已,能用最小的代價得到相同的結果,為什麼要主動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白善似乎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道:“修路和修建水利并不是結果,使其有價值,造福于百姓才是結果。所以我們最終的結果是造福百姓,那在實行的過程中,我們為何又要與我們‘想要的結果’對立起來呢?”

  幾人恍然大悟,隻有殷或一臉平靜,“但其他縣沒這個能力,或者說,他們認為這些物資可以做更多的事,而不是放在役丁身上。”

  白善贊許的看了他一眼,“所以要想全天下統一服役标準,不僅需要諸公同意,以法令行之,還需要大量的資源。”

  他道:“在土地有限,人口漸多的情況下,要想得到足夠多的資源,那隻有一個辦法。”

  “提高産量,”白善目光幽深的看了看殷或後看向官道遠處的田野,“種子、工具、耕作的方式,還有肥料的制作,這些都可以影響糧食的産量。”

  隻有天下糧食充足,他們才能用人去做更多的事。白善已經意識到,不能讓人被土地綁縛住,不然許多的事他們都做不了。

  比如修建碼頭,現在龍池修建碼頭的人,其中有一半從外地來的長工中挑選出來的,剩下的才是從本地招募的。

  現在是農閑時候,所以龍池幹活的人還很多,但等到來年開春,隻怕才開始準備春耕,人便會少一多半去。

  因為他們需要回去耕地。

  所以他得想辦法,把人從土地上帶出來,這樣他,還有天下間像他這樣的官員才有人可用。

  這樣的事他不好和方縣丞崔先生說,所以隻提了一句後便轉開了話題,和白二郎笑道:“所以小時候我們很單純,許多事都想當然。”

  “我們想着役丁辛苦,而他們每人吃用也不多,吃好了幹活兒的效率也更好,疑惑傅縣令為何不對他們好一些?”白善自嘲的一笑,“當時還發誓,等長大一些,要是有本事見到陛下,一定要認真的談一談這事。”

  但真見到皇帝後,總是有比這件更重要的事,而當無事發生了,白善也能想得更多了,知道這件事不是“告狀”就能解決的。

  說出來,不過是博人眼球,讓人覺得自己過于浮躁天真罷了。

  一直到他自己當了縣令,白善自己這麼做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數據,這才有底氣和皇帝上折提及善待役丁。

  但這也隻是讓此事走到了台前,要想像他們小時候想的那樣,讓役丁不再害怕去服役,他們去服役不會傷亡,不會餓壞、凍壞、累壞……

  有足夠的飯食吃,有暖暖的衣穿,勞作時間和強度合理,生病了有醫治……

  做到這些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走,白善一擡頭便能看到天邊映照的夕陽,忍不住展顔一笑,和白二郎殷或道:“雖然小時候想的事的确天真,到了現在也做不到,但我依舊希望将來能夠不忘初心,一直往下走下去。”

  他伸手拍了拍白二郎,問他,“你呢?”

  沉迷于看雜書,寫話本的白二郎總算想起了小時候災難性的遭遇,他眼含熱淚道:“那等明達生了孩子,我和陛下要個縣官當一當?”

  白善看他一臉委屈的樣子,不由噎住,“你想當就當,不想當我也不勉強你,幹嘛這麼勉強?”

  白二郎:“我覺得你沒說錯呀,我們小時候想做的事都沒做好呢,就是現在,我也沒覺得我們小時候想的就是錯的,可,可我能當好一個縣令嗎?而且我好像也不是很想當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