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入秋,前來采買鹽的人越來越多,白善問清楚人的來曆後,靠近青州的,他留下,或者介紹給壽光縣;
靠近萊州的,他推薦給萊州;
離登州更近一點兒的,他推薦往登州去。
當然,他并不會讓人白走一趟,那不是敗壞北海縣的清譽嗎?
所以他都是先把萊州和登州的人請來,順便讓他們帶上自己的鹽,采買鹽的人一到,他便介紹他們認識。
至于他們是怎麼交易,又是怎麼被拉到萊州和登州的,他就不管了。
白善這樣友好,不僅包教包會,竟然還包售後,着實讓萊州和登州的刺史縣令們驚訝。
然後兩州刺史就忍不住和手底下的縣令道:“難怪人家年紀輕輕便前途無量,便是這份心胸便世上少有。”
縣令們能怎麼辦呢?
隻能連連點頭表示,“是啊,是啊。”
周四郎跟在白善身後認識了不少人。
本來他早該回京城去的,走海路速度要快很多,他要是把握好時間,趕在年前再出海一次都是足夠的。
但那天晚上喝過酒後,他雖然不失眠了,卻也不打算回京了,而是打着保護周滿白善的旗号,開始了縣城龍池兩地奔波。
他一開始是打算帶着人守着縣城的,結果跟着白善周滿兩天,發現他們出行不僅有護衛,還有衙役跟着,晚上悄悄起來幾次,發現明裡暗中還真有侍衛守夜,于是放下心來。
這一放心,他又不甘寂寞了,隔三差五的跑到龍池,一來是把手上的貨賣出去一些,二來是打量着龍池那邊的商鋪買點兒東西,三就是為了從回來的客商手裡再買一些他認為好賣的東西。
他上下跑得歡快,白善最近又熱衷于領着來采買官鹽的官吏四處溜達,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龍池碼頭便是着重關照之一。
他特别喜歡推薦采買們帶着鹽乘坐官船回去,不僅快速還安全。
稀裡糊塗跟着走了一路的徐州采買一臉懵的看着碼頭,他是向西走啊,走啥海路?
難道要坐船上了平州滄州,然後再從那裡繞着回徐州?
周四郎就這麼跟在白善身後認識了不少人。
雖然暫時看不出來有什麼用,就好比他不理解白善為什麼一直帶着人去看他的官田莊子一樣。
要知道,這些是采買官鹽的官吏,又不是種地的。
周四郎就撞了撞妹夫,低聲道:“你這樣白費時間不說,還白費了許多錢,我聽說你熱衷請人吃飯?”
白善道:“官田莊子裡養的豬和雞多,我得提前找好銷路,雖然現在本縣能消耗,但越往後收成越多,到時候肯定消耗不了。”
他道:“像齊州,兖州幾個州離我們青州都近,要是他們肯從我們縣采買這些東西……”
就算後面鹽場被鹽運司接管了,他的官田莊子也能創收不少,可以做很多事了。
周四郎:“可惜豬和雞都不好攜帶,不然我可以給你帶出去,沿途一賣,肯定能賺不少。”
閹割過後的豬和雞的确肉質更好,也更容易長肉出欄,節省了很多糧食。
白善伸手搭着他的肩膀笑道:“四哥,其實我覺得是可以的,雞就不說了,但豬可以和牛一樣趕着走呀……”
周四郎就把他的手拿下來,“别,你可别忽悠我,豬和牛那能一樣嗎?我帶着牛隻要在車上帶一些草料或豆料就可以,再不濟在路上吃些草也能讓它們活着。”
“但是豬,我要是喂得不好,你信不信到了地方它能把你好不容易養起來的肉全掉了。”周四郎道:“吃豬肉就靠着那肥肉了,要是那肉沒了,我不都砸手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