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第9頁)

  楊和書和白二郎已經走到台階之下,見他們兩個在後面磨磨蹭蹭一直未曾跟上來,便不由回頭去看。

  陽光燦爛,倆人正沐在金色的陽光之中,太極殿的台階很長很高,楊和書和白二郎向上看時便覺得陽光晃得刺眼,隻看見倆人牽在一起一晃一晃的手。

  楊和書忍不住一笑,搖了搖頭後回身道:“走吧。”

  白二郎嫌棄的撇撇嘴,一臉憂傷的跟着楊和書走了。

  白善和周滿見狀,相視一笑,走近了一起追上去,衣袖碰着衣袖,翻飛起來,沒人能看見倆人衣袖下牽在一起的手。

第3345章

番外一

論交通的便利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認為自己一帆風順,可以從從容容面對時,它就從天上盛一盆冰水給你當頭澆下去,讓你吃了苦頭後還要在後面揮舞着鞭子趕着你哒哒的往前跑,一步不敢慢。

  周滿和白善的人生就是如此。

  倆人從青州調回京城,已經做好幾年時間窩在京城裡安然度日,穩紮穩打的日子。

  結果因為隆州的一個茶攤,因為他們坐下多說了幾句話,于是白善撺掇着白二郎一起寫了一封疏通河道,經營漕運的折子,還有一封增開糧倉,平抑物價的折子,從此,他們的生活就不知不覺被套上了一匹騾子,皇帝和太子手中拿着鞭子,狠狠一甩,他們就被騾子拉着四處奔忙起來。

  白善去并州和唐鶴彙合,倆人開始督促地方官增建糧倉,收購糧食,順便調查了一下當地糧商和官員為政的情況。

  除此外,還要查找當地縣志,尋找河圖送回工部和翰林院。

  而周滿則為了汾河一帶疏通河道一事帶着太醫署的學生駐紮汾河,鑽研出兩張防寒防疫的藥方和一張防凍藥膏的方子後也跟着跑上跑下的看人修堤壩,疏通河道。

  沒辦法,皇帝似乎喜歡可着他們一家薅,劉煥作為工部官員,他這次也被派來了。

  和白二郎有得一拼的鹹魚劉煥,突然被丢過來疏通河道,眼淚都快要哭幹了。

  其實他祖父是戶部尚書,他要是偷懶不幹活兒,主管此事的官員和當地官員都不會說什麼,隻要他不添亂,當個吉祥物也可以。。

  偏偏周滿在這裡。

  作為名副其實的“長輩”,她的目光隻是掃過來,劉煥就不敢偷懶,隻能卷起褲腿,抖抖索索的跟着下河道看情況。

  汾河大部分都是通的,隻是有些地方因為泥沙堆積被堵,或者改道,或者彌漫開來而已。

  他們要做的就是疏通這些地方,或者幹脆就順着改的道路設計出更合理的河道,挖通形成新的河道。

  等他們終于從汾河回來,劉煥不僅人黑了一圈,還瘦了一大圈,這些年養尊處優養出來的肉肉全都掉了不少,還比讀書時瘦了一大截。

  倒是精神了不少,就是手腳和耳朵都有凍傷的痕迹,讓劉尚書夫人好一陣心疼,不過看孫子這麼精幹了,她還是高興的。

  當年,汾河并沒有疏通,一直到第二年六月才通,一起通的還有渭水。

  通航的時候,周家不僅跑去渭河邊上湊熱鬧,周四郎還準備了大量的貨物從京城走汾水去了代州,從此,他們家的商路又開了一條。

  但皇帝似乎發現了周滿和白善另外的用途,從此熱衷讓他們外派。

  派周滿巡視各地醫署,派白善巡察各地糧道政務,順便收集河道圖,白善因此做出了分段治理的具體政策……

  京城的安逸生活從此一去不複返。

  夫妻兩個偶爾會在外地遇見,偶爾會在京城碰頭。

  運氣好的時候,他們能在京城呆個一年半載,運氣不好時,一年半載都要在外面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