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棚外站着幾個人,有産婦的大父(爺爺)和大母(奶奶),也有産婦的父親,他們看着老妪懷裡的女嬰,都露出了不舍又痛苦的神情。
“這孩子要嗎?”老妪問。
“今年的收成不好。”大父說,“如果是個男孩還能咬牙養一養,女孩的話,實在是養不了啊。”
大母不是那種刻薄老人,隻能默默地垂淚,而孩子的父親則蹲在地上,抱着自己的腦袋,什麼話都沒有說。
老妪道:“既然你們不要,那我就将她給溺了。”
說着便抱着女嬰走向一邊的水桶,要将這健康的孩子放進去。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清亮的聲音道:“且慢。”
衆人都吃了一驚,擡頭看去,見一位貴人站在幾步之外,正溫和地望着他們。
“貴人。”幾人看她身上所穿的服飾,那可是貴人們才能穿得起的絲綢,腰間還佩戴了一串玉佩,随着她的行走而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
在遙遠的古代,都是以服飾來分辨貴賤,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服飾的規定,不可僭越。
這些村民們沒有見過這位貴人,但不管貴人是從哪裡來的,總之他們得罪不起。
還是這家的大父機靈,急忙道:“莫非貴人看上了我家這閨女,要帶回去做婢女?貴人盡管帶走,也算是給她留一條性命。”
貴人卻搖了搖頭,道:“我不帶她走。”
幾個村民面面相觑,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
貴人道:“這女郎既然來了你們家,就是與你們有緣,乃上天所賜,你們怎能行此不慈之事,将其溺死?”
大母哭着道:“貴人有所不知,今年地裡的收成不好,我們養不起這個孩子啊。”
大父也道:“不敢欺瞞貴人,最近幾年地裡的莊稼收成都不好,收下的粟米大多交了稅,村子裡也不獨我們一家養不起女兒。”
貴人道:“這幾年風調雨順,并無天災,為何莊稼卻年年欠收?”
大黃番外·朝聞道夕死可矣(三)
村民們面面相觑,都一臉的茫然,最後才道:“或許是我們平日裡供奉神仙不誠,被神仙降罪了吧?今後我們一定年年供上最好的酒肉,神明一定會垂憐我等。”
貴人歎了口氣,道:“并非神明從中作梗,是因為你們耕種的方法不對。”
村民們更加的茫然了。
他們世世代代不就是這樣耕種的嗎?
“将孩子留下吧。”貴人道,“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村民們擡頭,發現草棚外面多了一隻麻布口袋。
他們驚疑地打開口袋,發現裡面是黃澄澄的粟米。
這,這是貴人賞賜給他們的嗎?
他們感恩戴德地撲倒在地,向貴人行了大禮,有了這一袋粟米,他們就能養活這個孩子了。
貴人在村子裡住了下來。
原本光秃秃的西邊忽然多了幾間茅屋,誰也沒看到有人動工,這茅屋一夜之間就出現了,村民們吓壞了,都說這位貴人肯定是神明降世,全都跑到門口磕頭,還要供奉酒肉,都被這位貴人拒絕了。
她叫來了裡正,告訴他,自己要借糧食給村民,然後傳授他們耕種之法,等到地裡的糧食豐收了,再将借的糧食還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