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頁)

  這不是疑問句,是肯定句。似乎笃定許七安必定有所發現。

  果然,他賞識的小銀鑼從未讓他失望,許七安彙報道:“卑職初步斷定他是北方人,進京報信的途中遭遇殺害。”

  把自己的推測詳細的說了一遍。

  “大奉近來并無戰事,除了北邊,魏公,北方的局勢恐怕比我們想象中的更糟糕。可朝廷卻沒有收到相應的塘報?”

  “沒有。”

  魏淵搖頭,眉頭微皺:“你懷疑鎮北王謊報軍情?”

  許七安看了眼魏淵,“這并不值得奇怪,卑職奇怪的是,如果鎮北王謊報軍情,為什麼衙門沒有收到情報?”

  打更人的暗子遍布九州,血屠三千裡這樣的大事,怎麼會完全沒有消息?

  “年初時,我把大部分的暗子都調配到東北去了,留在北方的極少,消息難免堵滞。”魏淵無奈道。

  暗子都調派到東北了?魏公想幹嘛,打巫神教麼……許七安恍然,不再追問,“那魏公覺得,此事怎麼處理?”

  魏淵看一眼屋角擺放的水漏,道:“我先進宮面聖,屍體和魂魄由我帶走,此事你不必理會。”

  等許七安點頭,他又道:“李妙真既已來了京城,那麼天人之約很快就會結束,京城的治安會好很多。

  “這段時間不知道混進來多少打探情報的諜子,好在有監正盯着,翻不起什麼風浪。

  “你讓李妙真注意些,非常時期,不要随意出城,不要惹是生非,防備一下可能會有的危險。”

  “可能會有的危險?”許七安反問。

  魏淵再次看了眼水漏,語速極快地說道:“我隻告訴你她可能遭遇的危險:一,危險來自朝廷。二,危險來自别國諜子。原因你自己想,我必須得進宮了。”

  他劈手奪過許七安手裡的香囊,快步離開茶室,邊走邊吩咐吏員:“帶上屍體,與我一同入宮。”

  ……

  禦書房。

  除元景帝外,首輔王貞文、戶部尚書以及其他三品大員、公爵勳貴和都給事中,總共十六人齊聚。

  臉色蒼白的褚相龍站在群臣之間,微微低頭,默然不語。

  他服用過司天監術士給的藥丸,很快就能下床行走,但經脈俱斷的内傷,短期内無法恢複。不過,隻要不運氣動武,好生調養,月餘就能恢複。

  元景帝皺眉道:“魏淵還沒來,不必等了!”

  而後,他掃過諸公,道:“鎮北王向朝廷讨要三十萬兩軍饷,糧草、飼料二十五萬石。諸位愛卿是何意?”

  戶部尚書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道:“元景36年,江州大水;荊州大旱;州鬧了蝗災,朝廷數次撥糧赈災。

  “豫州、漳州兩座大奉糧倉所剩餘量不多,湊不出來了。”

  元景帝沉吟道:“從各州調配呢。”

  戶部尚書回答:“即使有漕運,從各州募集糧草,耗時耗力,人吃馬嚼的,等運到楚州邊關,恐怕剩不下一半,此非良策。”

  正說着,宦官走到禦書房門口停下來。

  元景帝擡了擡手,打斷戶部尚書的話,望向門口的宦官:“何事。”

  “魏公來了。”宦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