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第9頁)

  永興帝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對這個名字沒有印象,他第一反應是,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銀鑼,背後可能有人,受了指使,破壞和談。

  處置一個銀鑼自然不需要猶豫,他正要發話,這時,左都禦史劉洪站了出來,道:

  “陛下,此中定有誤會。”

  姬遠身後一名穿绯袍的官員反駁道:

  “這位大人的意思是,我們姬大人在信口胡謅?”

  劉洪不理,繼續道:

  “宋銀鑼忠肝義膽,在雲州剿滅亂黨時,與許七安并肩作戰,而後屢曆功勞,是許七安任職銀鑼時的得力助手。豈會刻意辱罵、刁難雲州使團。

  “此中必有緣由,請陛下徹查。”

  永興帝淡淡道:“劉愛卿所言甚是,朕自當查明情況,給姬使節一個交代。”

  查什麼?不用查了!

  劉洪的話說的很清楚,那姓宋的銀鑼是許七安的人。

  背後有這麼大一個靠山,隻要不殺人放火為非作歹,基本可以高枕無憂。

  永興帝自然不會因為這點小事非要與許七安交惡,回頭派人告誡一下那個銀鑼,再把他調回打更人衙門也就是了。

  姬遠一愣,頓時恍然,明白那家夥為何敢如此肆無忌憚。

  原來背靠着大奉第一武夫。

  “那就謝過陛下了。”

  他見好就收,沒有咬着不放。

  很顯然,小皇帝不會因為這件小事得罪許七安,他揪着不放,隻會自讨無趣。

  六名随行觐見的官員,愕然的相互對視,難怪區區一個銀鑼這般嚣張跋扈。

  心裡仍就不滿,但今日議和事大,便不與那小人物計較了。

  一番閑談、扯皮之後,姬遠朗聲道:

  “入冬以來,我雲州與大奉交戰兩月,以緻百姓遭殃,生靈塗炭,雙方将士亦死傷慘重。本官奉命抵京議和,蒙陛下和諸公大義,同意和談……”

  和談的具體流程,是先定下主基調,再由鴻胪寺負責談判,确認一些細枝末節,若是事情特别重大,則禮部也要參與其中。

  在這過程中,還得把每日的談判流程,交給皇帝過目。

  最終結果也得由皇帝和諸公商量後,才能拍闆。

  今日,定的就是“主基調”,先把談判的框架搭建起來。

  姬遠說完長篇大論後,道:

  “我雲州大軍勢如破竹,已占領青州,大奉監正殉國于半月前。然,父皇心懷仁慈,不忍百姓再面臨兵災,願意與大奉和談,大奉需答應我們四個條件。”

  潛龍城主早已在雲州稱帝。

  父皇……監正隕落……永興帝掃過姬遠身後,那幾名穿官袍的雲州官員,深吸一口氣,道:

  “姬使節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