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元缜搖搖頭:“自從當年敗給張開泰,此劍就再沒有出鞘過。”
“那完了,這劍鏽死在劍鞘裡了。”許七安脫口而出。
“什麼”四号一愣。
“小弟的意思是,為何劍不出鞘。”
楚元缜笑容溫和,沒有架子,有問必答:“我在養劍氣,此劍不出則以,出則鋒芒萬丈。”
許七安緩緩點頭,突然來了靈感,他握着酒杯,皺着眉,故作沉思狀。
“有何不妥”四号問道。
許七安悠悠道:“先前文思枯竭,做不出好詩,但聽了楚兄的話,忽然文思泉湧,忍不住想賦詩一首。”
酒客和花魁們眼睛“唰”的一亮,灼灼的看來。
四号有些意外,有些驚喜,端正了坐姿,“洗耳恭聽。”
第264章
背鍋俠
随着抄的詩越來越多,許七安漸漸摸索到讀書人“顯聖”的竅門,别人問什麼你答什麼,這是瓜皮才幹的事。
一定要吊胃口,吊足了胃口。
就像現在這樣,從四号到酒客,從酒客到花魁,從花魁到席間伺候的婢女,都在看着他,拭目以待。
衆目睽睽中,許七安起身,在廳中踱步,七步之後,他頓住,悠悠道:“十年磨一劍。”
楚元缜一怔,他剛說在養劍,許七安立刻作出這一句,沒跑了,這首詩就是為他而作。
四号頓時有些感動,他與這許七安素未謀面,把酒言歡幾句,便願意為他作詩,待人如此友善熱忱,實在讓人慚愧。
三号是俠肝義膽的讀書人,雖有一些逐利的小毛病,但總體來說是個值得結交的人。他的堂哥比他更加古道熱腸,不愧是親兄弟。
同時,楚元缜想到了紫陽居士的例子,心頭微微火熱,他也是讀書人,也愛詩詞,遇到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沒道理不期待。
許七安環顧衆人,念出了第二句:“霜刃未曾試。”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在場的官員咀嚼着這句詩,面帶微笑,眼睛發亮。
這首聯對仗工整,不管是韻味還是意境,都比如許七安以前的幾首詩,但詩詞的魅力不僅僅是韻味和意境。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簡短的一句,壯志豪情躍然紙上。十年磨一劍,這股自命不凡的意氣,也唯有他這樣少年得志的人物才能寫的出來。
楚元缜雙眼明亮,不自覺的挺直了腰杆,身子半伏在案,整個人做出前傾的姿勢,期待着下一聯。
太貼切了,真是太貼切了。
他這些年走南闖北,開眼界,養劍氣,這把人宗的極品法器,始終藏在劍鞘之中,未曾展示。
它終将有出鞘之日,隻不過,楚元缜自己也沒有想過,将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讓他拔出這把劍。
直到近來人宗道首飛劍傳書,召他回來迎戰天宗弟子李妙真,楚元缜才恍然明白,原來是為了等待此時。
隻是心裡多少遺憾,這一劍出鞘,必定驚天動地,用來斬李妙真,非他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