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4頁)

  鎮北王是陛下的胞弟,是堂堂親王,非普通王爺。

  同時,他還是大奉軍神,是百姓心中的北境守護人。

  這樣的人,為了一己之私,屠城

  此事所帶來的後遺症,是百姓對朝廷失去信賴,是讓皇室顔面掃地,民心盡失。

  一句“鎮北王已伏誅”,真的就能抹平百姓心裡的創傷嗎

  這可和誅殺貪官是兩回事。

  過去的二十多年裡,鎮北王的形象是偉岸高大的,是軍神,是北境守護者,是一代親王。

  是貪官能比的殺貪官隻會彰顯朝廷威嚴,彰顯皇室威嚴。

  可是,如果是皇室犯下這種殘暴行為,百姓會像誅殺貪官一樣拍手稱快不,他們會信念坍塌,會對皇室對朝廷失去信賴。

  原來我們歌頌愛戴的鎮北王是這樣的人物。

  甚至會産生更大的過激反應。

  同樣是在這一天,東宮太子,于黃昏後在寝宮遭遇刺殺。

  當夜,宮門禁閉,禁軍滿皇宮搜捕刺客,無果。

  次日,京城四門禁閉,首輔王貞文和魏淵,調集京城五衛、府衙捕快、打更人,全城搜捕刺客。

  挨家挨戶。

  整個京城雞飛狗跳。

  “太子跟這件事有什麼關系怎麼就憑白遭遇刺殺了,是巧合,還是博弈中的一環如果是後者,那也太慘了吧。”

  一大早,聽聞此事的許七安立刻去見魏淵,但魏淵沒有見他。

  無奈之下,隻好轉道去了驿站,打算和鄭興懷讨論。

  “鄭大人外出了,并不在驿站。”

  背着牛角弓的李瀚,迎着許七安進屋,沉聲道:

  “最近官場上多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說什麼鎮北王屠城案,非常棘手,關乎到朝廷的威信,以及各地的民心,需要慎重對方。

  “鄭大人很生氣,今早就出門去了,似乎是去國子監講道。”

  那些都是老皇帝的水軍啊許七安喟歎着,倒是有幾分佩服元景帝,玩了這麼多年權術,雖然是個不稱職的皇帝,但頭腦并不昏聩。

  他與李瀚一起,騎馬前往國子監。

  遠遠的,便看見鄭布政使站在國子監外,感慨激昂。

  “聖人言,民為重,君為輕”

  “鎮北王以親王之身,屠殺百姓,視百姓如牲畜羔羊,實乃我讀書人之共敵”

  “我輩讀書人,當為黎民蒼生謀福,立德立功立言,故我返京,誓要為楚州城三十個公道”

  他這樣做有用嗎

  當然有用,一些新晉崛起的大儒學術大儒,在還沒有揚名天下之前,喜歡在國子監這樣的地方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