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5頁)

  當然有用,一些新晉崛起的大儒學術大儒,在還沒有揚名天下之前,喜歡在國子監這樣的地方講道。

  傳播自己的學術理念。

  如果能得到學子們的認可,打出名氣,那麼開宗立派不在話下。

  鄭興懷不是在傳播理念,他是在批判鎮北王,呼籲學子們加入批判大軍裡。

  效果很不錯,讀書人,尤其是年輕學子,一腔壯志,熱血未冷,遠比官場老油條要純正許多。

  從古至今,鬧事遊行的,大多都是年輕人。

  “沒有人來制止嗎”許七安問道。

  李瀚搖頭。

  這不合理許七安皺了皺眉。

  他耐心的在路邊等待,直到鄭興懷吐完胸中怒意,帶着申屠百裡等護衛返回,許七安這才迎了上去。

  “此地不是說話之處,許銀鑼随我回驿站吧。”鄭興懷臉色古闆嚴肅,微微颔首。

  返回驿站,鄭興懷引着許七安進書房,待李瀚奉上茶後,這位人生大起大落的讀書人,看着許七安,道:

  “是為今日官場上的流言”

  “這隻是其一,流言是他散布,卻不是沒有道理,不得不防啊。”許七安歎口氣,道:

  “我主要是為太子被刺一案。”

  鄭興懷沉吟道:“此案中,誰表現的最積極”

  許七安一愣:“魏公和王首輔。”

  鄭興懷正襟危坐,點着頭道:“此事多半是魏公和王首輔謀劃,至于目的為何,我便不知道了。”

  啊魏公和王首輔要刺殺太子

  理由是什麼,太子跟這個案子有什麼關系嗎這個答案,是許七安怎麼都想象不到的。

  商議了許久,鄭興懷看了眼房中水漏,沉聲道:“我還得去拜訪京中故友,四處走動,便不留許銀鑼了。”

  許七安順勢起身,走到門檻時,身後傳來鄭興懷的聲音:“許銀鑼”

  他回頭望去。

  這位脊背漸漸佝偻的讀書人,理了理鬓角花白的頭發,作揖道:

  “男兒一諾千金重,我很喜歡許銀鑼那半首詞,當日我在城頭答應過三十萬亡死的百姓,要為他們讨回公道,既已承諾,便無怨無悔。

  “待此事後,鄭某便辭官還鄉,今生恐再無見面之日,因此,本官提前向你道一聲謝謝。”

  許七安轉過身,臉色嚴肅,一絲不苟的回禮。

  他打開房門,踏出門檻,行了幾步,身後的房間裡傳來鄭興懷的吟誦聲: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

  世事紛擾、嘈雜,若能功成身退,隻留得一席悠閑自在,田園牧歌,倒也不錯許七安笑了笑。

  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