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遷徙是有政治背景在裡面的,亂世時,百姓自發遷徙當然可以,但如今我大明太平盛世,這麼做,必惹得天怒人怨。”
于謙點頭,以他的口吻反問,“人口遷徙的政治正确,假不假?”
“你……”禮部侍郎恨恨一甩衣袖,“百姓安居樂業,若強制執行,無異于暴政!”
“安居樂業?”于謙怒道,“那是有田有地的百姓,侍郎可想過沒有耕地的佃戶、長工?
現如今,大明有了新作物,可以給沒有耕地的百姓一個翻身的機會,為何要放棄?”
“于謙……”
“我還沒有說完。”于謙打斷他,反問道:“侍郎說人口遷徙是暴政,那麼下官是不是可以認為,侍郎大人在說,洪武趕散是太祖皇帝的暴政?”
“我不是,我沒有……!”吏部侍郎聲音發顫,臉都白了,失驚道,“你莫要含血噴人。”
“哦,那下官明白了。”于謙一副恍然大悟表情,“侍郎的意思是,洪武朝的百姓并不是安居樂業。”
吏部侍郎:(19`19Д1907)!!
第107章
用魔法打敗魔法
洪武趕散這個話題,一般情況下群臣不敢提起,因為這其中伴随着太多的百姓血淚。
漢人都講究個落葉歸根,誰也不想背井離鄉,當時朱元璋為了快速恢複生産,采用的也是暴力手段,強制百姓遷徙。
正因如此,遷徙過程中有着流血、死亡。
雖然洪武趕散是一項非常正确的國策,但對當時被趕散的人來說,實在過于痛苦。
甚至數十年過去了,很多遷徙到泰.州、鹽.城等地的蘇.州人,還對老家念念不忘,稱睡覺為上蘇.州,因為隻有在夢裡,才能回到家鄉。
朱允炆修太祖實錄,并未把這件事記錄在内,為的就是維護朱元璋的形象。
朱棣重修太祖實錄,也沒記載洪武趕散的事迹,同樣是為了維護朱元璋的形象。
所謂趕散,就是把人趕走,散落在其他地方,聽名字就知道不是你情我願的政策。
隻是當時大明初立,武将實力太過雄厚,朱元璋實權太大,殺伐又太重,文臣剛找了個新老闆,為了自己的飯碗,并無人敢反對。
也就那會兒了,若是老朱在洪武中後期施行,絕對要挨噴。
即便現在當政的還是老朱,再提出這項國策,一樣會挨罵,但他死了就不一樣了。
人活着可以罵,死了罵就不行了,尤其朱元璋還是大明開國皇帝,罵一個故去的大明開國皇帝,那和反大明沒什麼區别。
别說罵了,質疑都不能!
在這個孝道大于天的時代,朱棣完全可以直接剮了當事人,且沒人敢說什麼。
這也是吏部侍郎驚駭的原因所在,反朱元璋就是反大明,都反大明了,皇帝還留着你過年?
這是政治紅線,誰敢逾越雷池半步,必将灰飛煙滅。
可以說,從朱元璋駕崩的那一天起,他就是完人,至少,在公開場合是這樣。
後繼之君為标榜正統,隻會無限度的拔高他,群臣為了體現忠君、忠國,也會大肆鼓吹,絕不會有人敢對其抹黑。
當初,鐵铉把老朱靈牌往城頭上一挂,朱棣屁都不敢放,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