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的建議,早在朱棣那會兒,就削得超狠了,再削可真就要命了。
倒不是怕他們翻出浪花,而是海上貿易藩王不能參加,再削減用度幾代人後,有些藩王後人會餓死的。
“我的意思是削士紳!”
李青道:“朝廷頒布律法,士紳财主的家産不能隻傳給嫡長子,無論長幼嫡庶,都能繼承,且還要平均,誰也不能吃虧。”
“嘶~妙啊!”
第36章
蹇義表白
朱瞻基雙眼放光:“這一來,可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士紳持續做大的隐患。”
“青伯,真有你的,你是真損啊……”朱瞻基得意忘形,見李青眼神不善,忙又補充道,“我這是誇你呢。”
李青:“……”
你可真跟你爺爺一個德性,連話術都一樣。
“也不能高興過早,”李青道,“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還是有可轉換餘地的。”
“那也無妨。”朱瞻基笑道,“朝廷政令頒發後,他們自己就能鬧騰起來,最差也能讓那些個士紳後院失火。”
頓了頓,“青伯,你還有計沒?”
“再就是科舉制度了。”李青将之前跟朱棣說的那一套,說給朱瞻基聽。
簡單說就是:朝廷直接定進士名額,并将這名額平均分到大明各省份。
如此一來,便能杜絕南方一家獨大的現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隐形優點,那就是一些個富紳為了名額,會從南方遷徙到北方。
因為進士名額的分配,定會讓南方考生科舉高中的難度,提升到地獄級,而北方的教育普遍不高,相對要容易很多。
富紳遷徙對北方的發展,可比普通百姓大得多,有了他們的加入,能很快帶動各行業。
當然,這些都基于政令能順利頒發。
畢竟這麼做,等于直接撼動了整個江南文官團體,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朱瞻基也深知其中難度,但他并不想退縮,現在的他,正是幹勁兒滿滿的時候。
“幹了!”
“有魄力!”李青豎了豎大拇指,“不過,你也要做好他們反撲的準備,那些人可不是吃虧的主兒。”
朱瞻基笑笑:“他們有什麼招數,盡管使出來就是,我一一接下!”
李青點點頭,心情愉悅。
說一千道一萬,王朝想要鼎盛,帝王的意志才是重中之重。
“軍隊能穩住嗎?”李青問。
這是他最擔心的問題,朝局再亂都可以控制,最多不過折中,但軍隊是萬萬不能亂的。
“放心,一切盡在掌握。”朱瞻基自信道,“我登基後,第一時間就釋放了衛青,并給他官複原職,同時,給軍中大小軍官,額外漲了三成俸祿,軍心穩的很,不會有任何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