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第7頁)

必須要讓朱厚熜覺得這樣做,是對他好的,他才會死心塌地的去做。

李青深吸一口氣,說道:“曆來舊王朝被推翻,新王朝建立,往往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平穩期,這個時期具體體現在百姓過的好了,朝廷财政收入高了,猶如嬰兒新生,哪哪都好。你可知為何?”

“兼并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朱厚熜不假思索的說。

不得不說,跟聰明人聊天就是省事。

李青點點頭,繼續道:“一個王朝之所以走到末路,皆因為兼并問題導緻矛盾尖銳,百姓不得不反,不反就活不下去,元末暴政,太祖奮起反抗,也是基于此。這個兼并,不僅僅指土地兼并,其實,還有教育資源的逐漸被壟斷。當然了,這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如今,大明的百姓,已能足食,可教育資源卻并未得到平均分配。”李青道,“一個王朝若想存在的久,那麼對各種資源的分配,越是平均,越能長久。”

“試想一下,同樣一萬畝耕地,是一個人擁有好,還是一百個,一千個人一起擁有好?”

朱厚熜:“自然是後者,不僅能提高賦稅,還能少些亂子。”

頓了下,“可這跟讀書有何關系?”

“當然有,關系很大!”李青說道,“讀書的門檻越高,參與競争的人就越少,跟一萬畝耕地,一個人擁有,還是百人、千人擁有,難道不是一個道理?”

李青舉例道:“若不對教育資源進行平均分配,百年之後科舉做官的人,隻會是以下幾種人——地主,商紳,官僚子弟。”

“你可有想過,當上上下下都是這類群體,皇帝又當如何?”

“這……”

李青給出答案:“減農稅,減商稅,讓官僚子弟享受更大的福蔭,才是‘英主’所為,掌握巨大資源的他們,可以很輕松裹挾百姓,進而給皇帝施壓。屆時,隻怕就不是皇權不下鄉了,而是連京師都出不去。”

朱厚熜的臉色一下難看起來。

李青繼續輸出:“任何一個王朝,随着時間推移,各種資源都會從多數人往少數人聚攏,譬如耕地,曆朝曆代為何都解決不了土地兼并問題?因為這是不可控因素,也是必然發生的現象。無一例外!”

“其實,我大明也是一樣,之所以立國一百六十餘年,還在上升期,并不是因為土地兼并抑制的太好,而是開海通商,進而造成的工商業大興。”李青說道,“歸根結底,是橘子多了,才無形中化解了本該出現的問題。”

頓了頓,“可問題必然會出現,原因剛我也說了,随着時間推移,資源會不可避免的由多數人,流向少數人。”

“呼~”李青口幹舌燥,端起涼茶一飲而盡,喉頭一陣舒爽。

朱厚熜陷入沉思。

半晌,

“這個問題真就無解嗎?”

“無解!”李青的回答簡潔幹脆,“哪怕現在,所有人都支持資源再分配,過個數十上百年還是會出現兼并問題,進而日漸嚴重。”

朱厚熜呼了口氣,緩緩道:“朕明白了,可朕還是覺得……風險太大了。”

李青無奈:“我剛不是說了嗎,讀書和生産并不是對立的,你幹嘛……”

“是了……”李青苦笑,“你還是認為自己跟百姓也是對立的,是吧?”

朱厚熜臉上一熱,讪讪道:“其實……本質上确是如此。”

李青有些失望。

哪怕明知朱厚熜的秉性,可從對方口中聽到這番話,仍是不免惱火。

“朕知道,大明有今日,先生居功至偉,先生之才說是經天緯地也不為過……”朱厚熜先是說了一連串奉承話,話鋒一轉,又道,“可曆來百姓對官僚,乃至整個統治階級,内心都是敵視的,曆朝曆代皆如此,非是朕小心眼兒。”

李青:“那就不管不顧,坐視兼并,進而重複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