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上就少啟用一些,你大侄子說的不錯,不是什麼事都要萬事俱備。”李青說道,“大明正在被偷師,早些開啟工業2.0時代,能多搶一些紅利,于大明如此,于李家也是如此。”
李浩颔首:“我馬上就安排。”
“嗯。”李青籲了口氣,“過幾日我去交趾一趟,年前回來。”
李雪兒問:“再之後呢?”
“再之後,去找我的小師弟呗。”李青做着拉伸動作,“工業2.0時代的來臨,資本必然迎來迅猛成長,怎能不謹慎應對?”
“好吧。”李雪兒歎道,“你總是很忙。”
“其實也沒多忙,大明真正具有實力的資本并不多。”李青含笑道,“比在廟堂清閑多了,而且自由度更高。”
李雪兒:“暫時是這樣,可以後呢?”
“以後啊……”李青笑意漸濃,“随着普及教育的進行,百姓慢慢就明理了,繼大明律,大诰之後,勞動律法定也會大放異彩。”
李雪兒愕然少頃,微微點頭:“這麼說,到時候你就不用忙了?”
李青隻是笑,不肯定,也不否定。
…
數日後,李青趕赴交趾。
又月餘…
大明嘉靖十七年,七月十七,一艘艘蒸汽船冒着白色煙霧,從長江港口出發。
這是它第一次載貨航行,它不是很大,載貨也不是太多。可這一日、這一幕,卻被寫進了大明史冊,濃墨重彩……
這一日,沒什麼特别,卻很不尋常。
消息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傳播,傳播到各行各業,給予了商紳莫大信心。
運輸方式的突破性革新,讓商紳看到了莫大商機,逐漸開始加大投資建設,朝廷也看到了巨大商機,煤炭開采行業日益紅火。
同時,不論是朝廷,還是資本雄厚的商紳,都加大了對蒸汽機的研發資金,以求成為第一個将蒸汽船開往西方的資本。
大明皇帝早前承諾過,在李家蒸汽專利的基礎上二次創新,仍享有專利保護,而且朝廷不再接受民間專利捐贈。
這讓家大業大的商紳,創新欲爆表。
一時間,市場情緒達到了頂點,猶以江南為甚,短短數月功夫,這股情緒便傳染到了所有人。
未來可期,烙印在每個人心中。
商紳敢于投資,百姓盈餘更多,也更敢于消費。
…
這一氣象很快被朝廷捕捉到了,立時做出相應調整。
首先,當即着手擴建市舶司,接着,統計農田、桑田,種水稻的,種小麥、種永樂米的,種永樂豆的,種宣德薯的,種棉的,種麻的……大緻畝數,繼而因地制宜,在各省出台相關政策。
一時間忙的不可開交。
獻皇帝進太廟之事被朱厚熜一拖再拖。
朱厚熜瞧得清楚,于大明而言,這是巨大的機遇,同時,也伴随着巨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