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第7頁)

這種無形的冷暴力,讓二人漸漸說不下去了,最終沉默下來。

“說完了?”

“……”

“既然說完了,那朕也說兩句。”朱厚熜緩緩道,“你們說的這些,朕何嘗不明白,可你們有無想過,正是因為時下的西域價值不大,故,收取的成本和難度也不會太高,此為其一;

其二,盛極必衰,物極必反,月滿盈虧,否極泰來,又怎知西域不會再次崛起?倘若那時,又當如何?

其三,海上絲綢之路确優于陸上絲綢之路多多,然,随着時間推移,大明這條海上财路定也會遭受諸多挑戰,世界之大,何止中國,威武大将軍炮從何而來,諸位難道不知?

其四,從商業角度出發,大明的商品領先地位,注定會被逐漸追趕上來,絲綢、紡織、瓷器……海外諸國皆在模仿複制,時下因成本、技藝問題,不足以威脅大明商品,可百年之後呢?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今日籍籍無名的西域,未來未必不能再現昔日榮光,甚至超越往昔。”

頓了下,“你們又怎知未來西域,不會成為我大明的威脅?”

朱厚熜緩聲說道:“葡萄、大蒜、芝麻……這些都是漢時從西域傳來的,誠然,如今那裡的土地肥沃不再,不過……以朕之見,這隻是氣候所緻,終有一日西域土地會再次豐産。”

“先秦晏子使楚,楚王有意為難,提前抓了齊人盜者以此辱齊,問曰晏子:‘齊人固善盜乎?’,晏子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楚王隻得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①

朱厚熜說道,

“這南橘北枳的典故,卻并非永恒真理,唐時唐玄宗就在長安種出了橘子,甘甜多汁,一棵多可結百餘實。”

朱厚熜輕歎道:“而今長安又不能種橘了,可就能以此斷定,長安永遠種不了橘嗎?”

三人愕然。

“你們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學士,朕之所講可有虛言?”

三人無言。

朱厚熜歎道:“你們都是國之棟梁,十年寒窗苦讀,數十載的宦海浮沉,才得以有今日,好不容易到了這個位置,怎可不功利?一時之功,百世之功,孰輕孰重?開疆拓土,曆來都是萬世之功!”

三人汗顔。

“眼光當長遠些。”朱厚熜溫和說道,“就如今人吃葡萄時,總會有人想起漢時的張骞,史冊會書寫你們,後人會記得你們……”

許久,

朱厚熜深吸一口氣,道:“朕欲收取西域,諸卿以為如何?”

“皇上聖明!”

朱厚熜微微颔首,輕笑道:“如此,三位愛卿就辛苦一下,開導開導一些人。”

三人嘴角苦澀,卻也沒了強烈的排斥心。

“臣遵旨。”

朱厚熜輕輕笑了……

三人離去,黃錦由衷道:“皇上您真是……太聖明了。”

“哦?說說朕聖明在哪裡?”朱厚熜心情不錯,嘴角帶笑。

黃錦認真說道:“皇上說的這些,奴婢也知道,可就是想不到一塊去,更沒辦法說的這般細緻入微,引人發省。”

“哈哈……”朱厚熜大笑,“朕讀了很多書,可很多人都讀了很多書,常有人說‘我讀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何也?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消化吸收,因為根本就沒有做到學以緻用……如此,讀書自然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