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第7頁)

接下來的幾日,李青沒再出現衆人視野,可針對他的議論,卻是火熱。

當然了,也不是什麼好話。

縱然科舉的制度改動并不算巨大,也沒影響到權力根本,但沒人能心平氣和的接受。

準确說,是心理不平衡。

群臣認為如此是在降低科舉入仕的難度,雖說不參與政治,可官卻是實打實的官,且享有一樣的身份待遇。

話不好明說,隻能拿大明财政做文章。

可以預見,一旦按照永青侯的主張改革科舉制度,用不太久就會迎來一波官員數量飙升,别的不說,單是俸祿,長年累月下來,就是一筆大數字。

改革不花錢,可改革之後卻要花許多錢。

大明的财政收支本就不健康,如今又搞這出,自然怨聲載道。

沉寂許久的‘鍵盤俠’,再次重出江湖,一個個引經據典的罵、暗喻影射的罵,罵的朱厚熜狗血噴頭。

大明皇帝就沒有不挨罵的,包括被視為‘夢中情帝’的弘治都沒能幸免,無非是挨罵多少的問題。

至于朱厚熜……

昔年大禮重議,經受過楊慎‘飽和式洗禮’之後,朱厚熜早就不怕醜了,罵就罵呗,不會少塊肉,又不是罵爹罵娘……沒什麼可計較的。

在陸炳的嚴格封鎖下,皇帝的‘昏庸’并未在京師傳播開來,隻在京官之中流傳,對此,朱厚熜根本不在乎。

小女子使性子有三闆斧——一哭,二鬧,三上吊!

群臣使性子也有三闆斧——一罵,二跪,三哭嚎!

好一通鬧,不知道的還以為要國将不國了呢。

李青隻是冷眼旁觀,沒有現身,更沒有行使暴力。

一是,朱厚熜能搞定,沒這個必要;二是,一遇事就行使暴力,會給權力架構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一連十餘日之後,在皇帝堅決不妥協,錦衣衛明裡暗裡施壓,以及三學士的努力下,形勢逐漸得到了控制。

還是抵制,卻不再強烈。

随着離過年越來越近,群臣的戾氣也收斂了許多,想來,到時候皇帝意思意思,差不多可以半推半就的推行下去。

至于地方上……

不處在權力中心,沒什麼話語權,京官和地方官的關系,既相互依存,又相對對立,自皇帝至群臣,都不容許地方官質疑權力中心!

這是底線,也是自古以來的心照不宣。

随着一罵,二跪,三哭嚎的結束,李青開始着手為朱厚熜調理身體,這麼個皇帝多活一天,李青就能多輕松一天。

在李青的帝王标準中,大明十一帝,總體可分為三檔。

第一檔:朱元璋、朱棣、朱見深、朱厚熜。

第二檔:朱高熾、朱瞻基、朱厚照。

第三檔:朱祁鎮、朱祁钰、朱佑樘、朱允炆。

後繼之君,無論裕王還是景王,李青都沒抱多大期望,隻要不突破下限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