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第8頁)

後繼之君,無論裕王還是景王,李青都沒抱多大期望,隻要不突破下限就成……

起初,群臣對李青的頻繁出現,還是挺警惕的,之後見他隻專心為皇帝調理龍體,便也逐漸放松下來。

再思及李青的主張,以及李青的秉性,這些人對科舉制度改動的抵觸心,又小了許多。

不是想通了,而是他們明白,真要是抵觸到底,以李青的尿性,保不齊會算一下當初“體面”的賬。

如朱厚熜所說,群臣對李青是複雜的,既敬,又恨。

一方面認可他的付出、對大明的貢獻,明白大明有今日李青出力甚大,就連他們如今的滋潤日子,都有李青的一份功勞。

另一方面,又對李青的制霸朝綱恨的咬牙切齒,恨不得他立即暴斃,不要再以一人之心,去操作大明這座巨輪了。

李青造福了大明,也間接造福了他們,可李青也對他們造成了極大困擾。

這個人太璀璨了。

與他同時期,沒有出頭之日,光芒會被大幅度削弱,甚至被掩蓋,令人苦悶又絕望。

因為這個人的存在,名垂青史的難度,何止提高了一籌?

毫不誇張的說,沒有李青,隻是困難模式,有了李青,則就是地獄模式。

可某些時候平心靜氣的想想,似乎又沒那麼恨,雖然李青損害了他們的名和利,但李青這人一向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準确說,哪個也沒放過。

這種‘欺壓’固然可恨,卻好了大明,同時,也好了吃大明飯食的他們……

難評!

第440章

李青的硬實力

這些個極負才學之人,并非沒有長遠眼光,隻是當涉及自身利益時,難免會變的短視。

這種短視很難靠道德、意志力,去克服。

因為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克服了,别人也會克服,如若别人不克服,自己克服了……

那自己不是虧了?

本就難以克服,再加上相互不信任,隻能螺旋向下,最後的最後,大家一塊玩完。

曆史重複了一次又一次,這些個飽學之士不是不明白,可明白容易,做到卻是千難萬難。

這也是曆史重複一次又一次的主要因素!

沒人能免俗。

如果李青沒有長生久視,隻有正常人的壽命,大抵也會追求封妻蔭子,大抵也會為了保障兒孫衣食無憂,選擇和光同塵……

漫長的壽命賦予了他神性,也剝離了人生來就有的劣根性。

作為接受過良好教育,見識過璀璨盛世的李青,自不會做出大奸大惡之事,可若不能長生久視,很難會這般高尚。

這點,他自己也清楚。

所以,他從不标榜自己是良善之人,是道德模範,同時,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也會與人寬容。

轉眼,進入臘月,李青閑暇之餘,去了運河查看,結果與他預想的一般,運河已經結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