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4頁)

“這麼以來,倭船進港的每日定額不變,但來的船卻增多不止一倍!”

陳柏森細細沉思,對方說的有理。

打個比方,假若甯波港一天隻許十八艘倭船進來,這十八艘船進來之後停在那裡不動,那十天内也依舊是這些船。假如每天開進來的船,當天開走。第二天又是新的船進來,那海貿的量,就天差地别。

“這事,倒是好事!”陳柏森沉吟,“可就是沒有這個先例啊!讓倭人常駐岸上?”

“大人就在外城許他們一兩條街就是了!”周德宏笑道,“活着,直接給他們幾塊荒地。他們自己蓋房,直接搭鋪子。平日也受咱們衙門的管束,不得胡作非為!”

“其實鄙人看來,這真是好事!”

“咱大明天朝胸懷四海,稍微給點好處,這些倭人還不感恩戴德?”

“其實倭人那邊别看窮,也是有些好東西的。折扇,倭刀都是不錯的玩意兒!”

“許他們點地方讓他們立足,您寬宏大量,再他們搭起鋪子來做點買賣!一來呢,衙門裡每年也能弄些散碎銀兩的稅收,二來呢,百姓們閑暇,也多了一處悠哉的去處!”

“何樂而不為?”

第37章

抓(2)陳柏森放下酒杯,默默沉思起來。

對方的用意,他其實能猜到一些。所謂無利不起早,之所以提議讓倭人上岸常駐,也是為了他們這些海商的生意。

“沒有這個先例,衣冠文字和天朝不符,恐有非議!”陳柏森沉聲道。

“所以鄙人才說,幹脆給他們點小地方,不讓他們進内城!”周德宏笑道,“這樣以來,就沒什麼非議了!”

說着,又道,“人家萬裡之外來送錢,總要給人家一個落腳的地方不是?不然,咱們先顯得咱們大明太刻薄了不是?”

陳柏森依舊沒有松口,“你要知道,倭人的身份是個問題,倘若是别國的客商,不是不能讓他們進城,也不是不能讓他們在這落腳常駐!”

“本朝和前朝交替之時,還有開國初期那幾年,倭寇可是沒少在咱們這鬧事!洪武三年,七年,十一年,可都是上岸劫掠鬧出人命過的!”

“滿朝諸公且不說,就是本地的百姓,也未見得願意讓倭人上岸!”

周德興又笑笑,開口說道,“大人顧慮得是,不過鄙人淺見。來的是倭人又不是倭寇,倭人是倭人,倭寇是倭寇,不能一概而論!”

“鄙人說句不好聽的,倭寇都是老黃曆了,不能因為鬧過倭寇就不相往來吧?既然那樣,幹脆關了甯波港,不和他們做生意就是了!”

“凡事都要向前看,哪都有好人也有壞人!”

“應該說凡事都要向錢看!”陳柏森笑道。

周德興繼續說道,“大人您想想,倭人常駐之後海貿的量上來了,稅銀是不是就多了,稅銀多了,就是您的政績呀!”

政績一詞,說到了陳柏森的心裡。

“另外,人家倭人那邊也說了!不白住!”周德興小聲道,“每年自然會有孝敬!知道大人您兩袖清風不差錢,可三班衙役是不是要弄些散碎銀兩?”

“城外頭那些荒地坡地,租給倭商就是了。或者幹脆,直接蓋好了商鋪子,賣給那些倭商,每月還能收稅!大人,這可就不是散碎銀錢了!”

“倒時候凡是城中有任何的攤派,人家倭商那邊也一樣出錢出力。人家也說了,住在大明,大明就是他們的父母之邦!”

陳柏森皺眉道,“你這人,張嘴閉嘴都是錢!”

“鄙人是商人,就是這麼俗!”周德宏笑笑。

“還是那話,事關重大,本官不能做主!”陳柏森依舊不松口,“總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