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第8頁)

朱允熥的臉色越發的陰冷起來。

官府不讓糧商買不讓農人賣,無非就是為了一條,壟斷!

皇帝臉色越是不好,李至剛心中越是興奮。

他繼續開口,“賣給糧商其實也好不到哪去,無奸不商!朝廷的法度是豐年高價收,但豐年糧食多,農人要用錢,那些奸商們就坐地壓價,而到了災年他一定是囤積居奇坐地起價!”

“但相比于官倉,糧商更好管,也更好查!”

“其實公允的說,經商正是如此,都是低價收高價賣,糧商雖不好,但谷米關系民生,全資商人販運流通,源源接濟!”

“而且,通過商人的手,在大面上看糧價的波動不免受年份的影響,但畢竟朝廷可以掌控。“

“說到這,容臣在額外都說一句。其實不管糧食的市價如何,農民的日子都是苦哈哈。雖無情,但卻是事實。在臣看來,依賴官倉還不如賣給糧商,起碼秤不做假!”

朱允熥細長的手指敲打桌面,心中不住思量,“你接着說!”

李至剛好似渾然不知疲憊一樣,繼續道,“官倉之弊還有一處,那就是人事太過臃腫,行事太過刻闆!”

“按大明律,一旦地方有災,官倉必須放糧。但誰來放?誰下令來放?始終扯不清楚!地方官報給中樞,中樞在報給皇上,然後在下旨,如此以來,拖延之下,小災變成大災!”

“再者,官倉儲備于城中。一旦鄉野有災,誰敢讓災民進城?那些偏遠地方的農人百姓,跋山涉水來官倉買低價糧?且不說他們手裡有沒有錢,他們有力氣走到城裡嗎?”

李至剛看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話,其實卻表達得格外清楚。

那就是現在的糧食儲備制度,已經不再适用于當下的經濟形勢。

這才是他要表達的核心内容,至于他所說的農人百姓即便種了一輩子地,手裡也是沒有錢。即便糧價上天,他們依然要賤賣糧食,其實他半點不關心。

從古至今,似乎也沒人真正的關心。

第一百二十七

我要升官(1)任何一位傑出的帝王,都需要成長。

譬如清世宗雍老四,在當皇帝之前,他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子,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各部辦差行走,知曉帝國的弊病。

再如原時空的永樂大帝,十幾歲就藩封地,上馬領軍下馬治民。在他赫赫武功的背後,是純熟的治國手腕。哪怕不論武功,但就治國和權謀而言,建文都弱得像隻菜雞。

好似秦淮河剛準備出台的雛兒!

而朱允熥呢,即便是有着先前幾年系統的學習帝國政務的經驗,權謀不差,手腕夠狠。但畢竟沒有基層實踐的經驗。說好聽點,他能籌劃大局。

說不好聽,他現階段就是個鍵盤俠,頂多是個三觀不歪的鍵盤俠。

再者,作為皇帝他也不可能掌握帝國的各個層面。

現在不是信息社會,統治結構更是不同,所有的一切都要人報上來才能知曉,這就取決于下面的人報不報。

說句不好聽的,就算從底層一路殺上來的老爺子,也不能面面俱到,而且有時候還深感無力。

“你說得好,提醒了朕。各地倉糧虧空,遠甚各地官府錢糧虧空!而且,各地州府都是一筆糊塗賬。”朱允熥揉揉太陽穴,“官吏巧借收糧之名,中飽私囊。或者幹脆又膽大包天的,直接把舊糧當成新糧充數,然後轉手就把新糧給賣了!”

說着,朱允熥歎口氣,“朕早就想着手處理,隻是一時間沒有騰出手,你也知道事情要一步步的來,再說....”

說到此處,朱允熥看了一眼李至剛,“也沒有合适的人手!難呀!”

“這不現成的大活人在這嗎?”

李至剛心中無聲呐喊,“我不怕得罪人,我不怕事難辦,我就喜歡這種把人踩在腳下仲裁天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