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第3頁)

所以當時帝國的重心,就注定不會放在海洋上!

而現在,在朱允熥這個時代,所有的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沒有海盜,也不必再怕百姓逃亡海外,大明帝國既不缺糧,又不缺布......

~

聞言,朱允熥笑笑,“什麼叫應該是利國利民之策,是就是,應該是什麼意思?”

“做得好,就利國利民,做不好.......”張紞沉吟片刻,“或許,會成為後世子孫之鑒!”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橘子,看着張紞等待下文。

“要想做得好,就不能太急!”張紞又道,“在老臣看來,皇上您現在....太急了!”

他已經說的很委婉了!

隻是說皇帝急,沒有說皇帝你的野心太大了!

“新政還未塵埃落定,江南一隅已是哀聲怨道!”張紞又道,“再在東南之地,實行開海......”

“皇上,臣老了!臣年輕時候也覺得世間之事,都是功夫不怕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可是直到如今臣垂垂老矣,才明白一個道理。人,一輩子莫說很多事,能把一件事做好做精,且取得成就,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說着,張紞低頭,看着面前果盤中的蜜橘,繼續道,“此道,亦是帝王之道!”

朱允熥默默吃着蜜橘,沒有說話。

張紞再擡頭,又道,“老臣知道皇上有沖天之志,但所謂凡事終究要順其自然。過剛易折,過猶不及的道理,想必皇上您也都知道!”

“曆來聖君治國都是小心謹慎為上!因為我中華之地,人口太多疆域太廣,牽一發動全身!”

“皇上即位以來種種大刀闊斧之改革,民政軍政,農業商業如今又是海禁!”

“是,皇上您的籌謀是對的!各種弊端若不現在處理,就隻能留給子孫後代!”

“可是您沒必要這麼急,沒必要多管齊下!諸多改革還沒見成效,您就急于下一個改制。”

說到此處,張紞緩緩摘下官帽,放在一旁,低聲道,“您總要給百官個天下臣民一個時間,一個從懷疑到信任的時間,一個見證新政好處的時間吧?”

“太急,會亂的!亂會壞事的!而現在一旦壞事了,前期皇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成了泡影!”

“再者說,皇上您如今還年輕。臣說句大不敬的話,起碼還有數十年.......即便是您這代做不到,還有子孫後人.....”

終于,朱允熥擡起頭,看着張紞。

“說話就說話,把帽子摘了幹什麼?”

張紞一頓,“老臣......”

“為了祁著的事想避嫌,要撂挑子?”朱允熥看向張紞,“那你說,戶部這大管家該交給誰?李至剛嗎?”

“老臣.......”張紞滿腦子都是勸皇帝要緩緩為之的話,誰想皇帝卻好似根本沒聽見一般,而是直接把話題岔過去了。

準确的說也不是岔過去了,是皇帝所說的跟他所說的,不是一個事。

張紞說的是政務,而朱允熥則說的是未來的官員任免調動。乃至,他張紞這一系官員們的烏紗帽!

他是一時沒反應過來,隻能下意識的回道,“戶部,決不能交給李以行那樣急功近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