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開海,以前那種粗狂式的課稅就行不通了!要定下條條框框,要具體落實到精準數字。”
張紞聽着皇帝的話,心中暗自思量。
從此往後,大明朝又多了兩個位高權重的衙門。
關稅就是關稅,而課稅就是課稅,不再混為一談。
布政司收的是皇糧農稅,課稅司收的是天下的商稅!而且,課稅司不再聽從布政司的管轄.....
也就是說任何行省的課稅司主官,在品級上低于當地的封疆大吏布政司使,但是後者對前者卻沒有絕對的管轄權。
這樣一來,職責劃分的就很清楚。
職責清楚了,就不會出現公私不分賬目不明的情況。更不會出現當地的布政司,聯合官紳在稅收上做手腳的情況。
~
“你方才說朕急!”朱允熥站起身,在地上走了兩步,笑道,“那你現在看明白沒有,朕為何這麼急?”
“老臣一時愚鈍!”張紞沉思片刻,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其實全面放開海禁,就是新政的一部分!”
“對了!”朱允熥大笑道,“新政是因,而全面放開海禁就是果!”
“新政的初衷是為國庫開源,是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是為了避免地方的官紳做大,欺上瞞下!”
“但新政的目的,是為讓更多沒有田地的百姓,成為勞動力而不是佃戶!”
“想讓百姓從土地中走出來,就要給百姓創造用雙手賺錢的機會!”
“那就要促進工商業,鼓勵并且發展工商業!”
“而我們大明.....”
說到此處,朱允熥忽然歎口氣,“是,我大明是有億萬百姓,任何東西都可以自給自足!”
“按照有些人的說法,我大明朝各種物産,即便不賣給那些海外之人,光是自己的百姓就足夠消化了!所以開海完全沒有必要!”
随後,朱允熥冷哼一聲,“放屁!惡臭之屁!”
“我大明朝的百姓現在什麼樣?朕說白點兒,大多數百姓就是在溫飽線上掙紮。京城,蘇州,佛山,漢口這幾個最富的地方,沒有可比性!”
“天下除了這四個地方,其他地方的百姓還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還不是節衣縮食勉強果腹?”
“百姓就在溫飽線上掙紮,還要養活國家百萬大軍,還要養活文武官員,養活朕這個皇帝,養活那麼多閑人....”
“百姓負擔之重,堪比泰山!至于有些人所說的盛世,哈!朕都不好意思拆穿他們!”
“什麼盛世?百姓勉強能活着餓不死,就是盛世了?”
~~
張紞默默聽着,忽然覺得皇帝的語氣有些亢奮。
“這樣情況下,百姓連吃飽都是奢望,能有錢買各種我大明的物産嗎?鐵器,瓷器,漆器。絲綢,錦緞,牆紙.......”
“這些東西,誰買?”
“百姓沒錢自不會買,沒人買就沒人賣!百姓沒錢,工商業也必定凋零!”
“新政減輕百姓......起碼能造就出數以百萬計的自耕農,他們的負擔輕了,手裡才能有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