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第6頁)

“新政減輕百姓......起碼能造就出數以百萬計的自耕農,他們的負擔輕了,手裡才能有餘錢!”

“所以新政施行之後,百姓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我大明才能真正擁有龐大的内需.....内需你懂嗎?”

張紞忙道,“老臣能知其大概!”

“内需說了再說外銷!”朱允熥又道,“内需跟不上的時候,就需要我大明的東西賣出去!”

“同樣的道理,海外商人來的越多,我大明的貨就賣的越好!買賣越好,工商業越好。工商業越好,就需要越多的人手!”

“那工坊多了,産出的物品多了,不開海能行嗎?”

“開海,也不單是商業!漁業!海運!包括我大明帝國每年的漕運.......”

張紞在心中補充一句,“還有打仗!”

“說到底這就是一整套的良性循環!百姓從土地中解脫,國家從傳統的單純依賴農業的稅收模式解脫!”

“而新政和開海最根本的目的,解決了百姓負擔過重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關稅和商稅,養活朕這個什麼都不幹的皇帝,養活滿天下的老爺!”

說到此處,朱允熥口幹舌燥,端起茶盞一飲而盡。

“很多人呀,看不懂朕的苦心!就覺得朕整天都要折騰,不想讓天下官員們跟以前曆朝曆代一樣,安安穩穩過日子!”

“張愛卿,我若當天下官員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那天下的百姓,就跟他們的祖宗十八代一樣,過的都是苦日子!”

“所以你說朕是急嗎?這是先後有序.........一整套的新政若是朕這代人都不能完成的話,後人能行嗎?”

“朕自問比不得太祖高皇帝,可是後人呀......哈,朕看也沒幾個能比朕強多少的!”

張紞想想,低聲道,“太子還是賢德的!”

朱允熥自動過濾掉這話,繼續道,“總之一句話,放開海禁本就是新政的一部分。百姓可以有選擇,以何謀生之權!”

“以開海促工商,以工商強國力!”

“以新政解頑疾,以消除百姓的負擔,且增加國庫的收入為最根本的目的!”

第213章

想不到(1)臘月二十八,應天府外,接官亭。

朱高熾踩着硬硬的路面,看着路上交織如流的人群,若有所思。

“這是...新修的路?”他扭頭,對旁邊大馬金刀坐在亭中,一身鮮亮蟒袍的李景隆問道。

冬日的陽光下,李景隆身上的蟒袍好似在閃光。仔細看去,他的蟒袍和别人的蟒袍有着很大的差别。更為精美,也更為大氣...

一來是他身形确實高大健碩,穿什麼都好看。

二來嘛,他這個蟒袍好似是專門為他精心織做的,獨一無二。

朱高熾在心裡補充一句,“燒包!”

“這都修了兩年了,您不知道?”李景隆手裡還捧着個暖爐,笑吟吟的說道,“您前幾次離京就沒留意?”

“我前幾次走的水路!壓根就沒走過這邊兒!”

朱高熾悶聲說一句,又轉頭看向官道上的洶湧的人潮。

他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商隊,要麼就是周邊農人裝載蔬菜米糧的馬車。商隊中南來北往各色各樣的人都有,有趕着成群的羊的,有帶着一筐筐雞鴨的,運送布匹跟各種海貨的...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