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9頁)

  季嬰一邊吃,一邊歎息道:“要是有黍酒就好了,平日裡不許聚衆飲酒,往年隻盼着正旦、臘祭,可以和鄉黨們喝一點,可如今……”

  秦人過年所飲之酒,也是用黍米釀造的,稱黍酒。但據黑夫所知,平日裡百姓根本沒機會喝到,因為秦國禁酒之嚴,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從商鞅時起,因為釀酒浪費糧食,百姓喝酒後也容易膽大鬧事,于是秦國就故意把酒價提到了十倍!相當于後世對煙酒征重稅。這樣一來,在安陸縣城,能喝得起酒的,也隻有官吏或富庶人家。

  就連飯店裡也不讓賣酒,不然你以為,在其他國家的酒肆、酒家,到了秦國為何就變成了“食肆”?很簡單,這地方不賣酒啊!

  你也許會說,不就是米酒麼?農家自己釀造有什麼難的?

  然而,商鞅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秦國在《田律》裡明文規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夫、部佐謹禁禦之,有不從者令其有罪!”

  于是百姓想喝口酒也隻能偷偷摸摸,生怕被人告發,至于大堂廣衆下群飲,隻有十月初一和臘祭這兩天被允許,過年嘛,總得讓人樂呵樂呵。

  黑夫倒是對淡如飲料的小米酒沒什麼興趣,笑了笑不以為意。

  就在這時候,他突然聽到後面一對看似商賈的人在談論事情。

  “關中那邊來的人說,大王已發出檄文,出兵伐燕了!”

  聽到這幾個關鍵詞,黑夫的耳朵不由得豎了起來!

  ……

  PS:上一章正确答案是A,按照我大秦律法,答對沒有獎勵,答錯的罰在評論區留個言。

第0015章

長見識了

  黑夫背後兩名商賈在讨論秦王伐燕之事。

  卻聽一個人問道:“大王的伐燕檄文是怎麼說的?”

  另一個人回答:“大王稱,‘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轲為賊,将令兵吏誅之,必滅其國!’現如今,恐怕大軍已到趙地,甚至都過易水了。”

  第一個商賈憂慮地說道:“每逢興兵,都會優先征召贅婿、市籍等賤人入伍,那吾等會不會也被征召去運糧啊,我聽聞燕國苦寒,八九月就有雨雪,這大冬天的千裡迢迢北上,怕是要凍死不少人……”

  另一人則安慰他說:“我聽江陵城的人說了,南郡太守隻征召各縣幹練老卒,前往秦楚邊境警戒,伐燕之事,應該不會涉及南郡,畢竟離得太遠……”

  這大概是為秦國官府跑腿運貨的商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消息比季嬰這類道聽途說的老百姓靈通多了。

  不過再之後他們談論的,大多是各地物價,以及八卦起燕國鄉野民戶,一邊說,還一邊發出低俗的笑聲……聽得一旁的黑夫目瞪口呆,帝都人民也太好客了吧!

  不一會,兩名商賈吃完後,便匆匆走了,隻留下黑夫若有所思。

  如他所料,作為荊轲刺秦王的後續,報複心理極強的秦王嬴政果然發大兵伐燕了!

  同時,黑夫也意識到自己算錯了一件事情:既然秦國是以十月為歲首,今天就是大年初一,那豈不是意味着,現在已經是秦王政二十一年了?

  若他沒記錯的話,曆史上,秦王政二十一年破燕,二十二年滅魏,再往後,就是伐楚了……

  “還有兩年,我的時間,沒來由又少了幾個月!”

  黑夫暗罵,這可并不是一秒兩秒的問題,同時感到了一絲緊迫性,三兩口喝完肉粥後,他擦了擦嘴,喊季嬰道:“走罷,現在就去南門校場報到去,省得夜長夢多。”

  “啊?現在就去?我還想去女闾逛逛……”

  季嬰有些意猶未盡,女闾,就是這時代的妓院,他這是典型的小農思想,飽暖思淫欲,兜裡有千把錢,就想腐敗一番了。

  他還笑呵呵地約黑夫同去,因為看黑夫的年紀,大概還是個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