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皂衣豎人,他手持請帖,說是新上任的鄉啬夫張君,在家中擺下了筵席,邀請遊徼前往一聚!”
“鄉啬夫?”黑夫聽仲鳴說了,除了他這個遊徼外,戶牖鄉還有兩個當地的鄉豪,分别被任命為本地鄉啬夫和鄉三老,據說是為了表彰他們率先投降秦軍的功勞……
黑夫在那琢磨思索,一旁因為欠了黑夫兩條命,已變成他死忠的共敖卻勃然大怒。
“甚麼鄉啬夫,甚麼張君,不過是本地一魏人鄉豪而已,他沒帶人在邑外跪迎,已經是極度無禮,如今邀請遊徼赴宴,竟敢不親來,而是派了個豎人應付?他以為自己是誰?”
芈姓共氏,好歹曾是鄢縣縣豪,所以一個小小的魏人鄉豪對救命恩人這麼無禮,共敖是看不順眼的。
他朝黑夫一拱手:“遊徼,不如讓我帶兵去将啬夫那捉來教訓一頓!讓他知道,天已經變了!”
此言一出,仲鳴卻是變了顔色,連忙起身阻攔道:“遊徼,萬萬不可,這陽武縣戶牖鄉張氏,與一般的魏國鄉豪,可不一樣!”
第0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
“這些族大根深,子弟衆多,土地廣袤,挾有當地山澤之利的家族,便是豪強,又稱之為豪長,在縣有縣豪,在鄉則有鄉豪……”
仲鳴是河内郡人,河内與魏國緊鄰,所以他對魏國社會情況了解更多一些,此時就給黑夫等人介紹起來了。
雖然在秦國,在南郡也有類似的家族,比如共敖、利鹹,都是縣鄉豪貴的旁支子弟。但秦國因為官府力量強大,且嚴格抑制豪俠,所以地方勢力萎靡不振,哪怕是氏族子弟,也隻能捏着鼻子與黔首一起掙功勞。
但在六國,這些豪長氏族,卻是地方上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比方說,兩百年前西門豹治邺,除了巫祝外,當地豪長便是頑固的勢力。
“同宗聚居的豪強氏族,大多是春秋大夫的後代,在河内溫縣也有一個張家,所以我知道,但凡以張為氏的,都以晉國大夫張孟談為祖……”
當年,張孟談輔佐趙無恤打赢晉陽之戰,奠定三家分晉基礎後,便激流勇退,幾個兒子分别到了魏韓齊居住,所以這幾國都有張氏後代。
其中混得最好的,當數韓國張氏,幾代人都做了韓國的大官,号稱“五世相韓”,不過這個家族在韓國滅亡後漸漸沒落,去年新鄭反叛被鎮壓後,更是銷聲匿迹了。
混得一般的,就是眼前的陽武縣戶牖鄉張氏了,祖上也沒出過幾個做官的。
“那你為何說,這張氏與一般的鄉豪不同?”
聞言,共敖又開始摩拳擦掌了,在他聽來,這張氏沒什麼了不起的嘛!
仲鳴連忙擺了擺手:“這張氏雖然過去沒有什麼顯貴的人物,可這一代,卻出了位了不得的子弟。我雖不知其名,但卻聽說,這位張氏君子少年外出遊學,拜了一位天下聞名的大儒為師,幾年前,又去了鹹陽為吏,聽說還做了不小的官!”
“有子弟在鹹陽做官!?”
衆人面面相觑,黑夫也有點明白了,為何張氏如此肆無忌憚,不把他這個新來的遊徼放在眼裡,原來是上面有人啊!
同等爵位,京官卻要比地方官大一級,這道理放到秦國也一樣。
仲鳴繼續說道:“陽武張氏又分為二,分别占據了戶牖鄉邑東、西兩個裡,鄉人稱之為東張和西張。其中東張勢力更大,其族長名為張博,那位在鹹陽做官的張氏子弟,就是張博的親侄兒。西張勢力略小,但也沒差太多,其族長名為張負。”
“張博、張負不光冠絕鄉中,在整個陽武縣,也頗有名氣。陽武縣的歸降,便有張博的功勞,他去縣城說服魏國陽武令開城投降,這才被任命為鄉啬夫。西張的張負,也因為是鄉中敦厚長者,被任命為鄉三老……”
利鹹思索道:“陽武歸降後,便用秦國官制,一鄉三名有秩吏,啬夫、遊徼、三老。張氏便占其二,那這戶牖鄉,豈不成他張家的了?”
仲鳴眨了眨眼道:“也可以這麼說。”
共敖怒道:“那還要吾等來此駐守何用?”
仲鳴笑道:“還不是将軍不放心讓魏人管事,吾等在此,也就是起個監視的作用。若張氏真的反叛,不算鄉中丁壯,光靠東張西張加起來兩三百僮仆,便能将吾等的營地圍了,所以遊徼……”
他朝黑夫作揖道:“這筵席,還是去吧,正好結識一下鄉中的父老,也方便日後往來,日子還長着呢,不必争一時之氣。”
共敖聞言氣不打一處來:“你這是什麼話,大丈夫豈能甘心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