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濤濤大浪,百年積勢面前,個人能起到的作用,太小了。
他折斷了筆,潑灑了墨,拍打着案幾,嘶聲力竭地大喊道:
“梁都已崩,魏王明日便要帶着全城的人,出去投降秦軍了!”
“兩百年的魏國社稷,亡了!亡了!今日之後,吾等皆為秦虜!”
回到現實後,唐厲開始到處尋找刀削,火燭,想要将方才寫下的東西毀去。
但當他将刀削按在第一個墨字上時,卻又遲疑了,艱難地取舍後,終于還是扔了刀子,将竹卷收起,同《唐子》其他三篇放到了一起。
罷了罷了,不管真假,魏國亡了,唐雎也逝了,真假又有何關系呢,就留着它吧。
或許,讓它流傳出去,能平衡許多亡國者和将亡者的心呢。
或許,它能像今日激勵了自己一般,激勵更多的人,告訴他們,縱然國家滅亡,社稷崩塌,家園荒蕪,也不要忘了那顆不畏強暴的士心!
唐厲緊緊捏着竹卷,發誓道:“隻要此心不死,我相信終有一日,魏人終能複國,收複大梁,到時候那範台之上,将不再是秦土,曾祖父也能瞑目!”
那麼,就給這篇故事,取一個名罷。
唐厲已想好了。
“唐雎,不辱使命!”
……
與唐厲筆下的酣暢淋漓的故事不同,勝利者終歸是勝利者,失敗者終究是失敗者,成王敗寇,現實不會因為一篇策士文章,或者一本日記,有任何改變。
大梁城崩的第三天,大梁城外,響起了一聲聲鐘鼓齊鳴,秦人的軍隊整整齊齊排列在此,他們的王贲将軍,威風凜凜地乘驷馬大車在前。
站在兵卒堆裡看熱鬧的黑夫不斷踮起腳尖,他終于看到,那洞開的大梁西門内,末代魏王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在深一尺的水中膝行而前,一路跪着來到城門外,向秦軍投降……
第0157章
黍離
在魏王投降秦軍的儀式上,魏王假是悲哀的失敗者,他效仿古時微子啟投降周武王的禮儀,肉坦自縛,牽羊把茅,膝行至王贲馬車前三稽首,極其卑微,以秦之臣妾自居。
“魏之于秦,譬如一關内侯也,一向予索予求……臣雖不德,使秦王懷怒以及敝邑,臣之罪也……”
“但若秦王能惠顧前好,不泯魏之社稷,效仿衛國舊事,使臣得一縣之地以奉祖宗血食,秦王之惠也,臣之願之,非所敢望,敢布腹心,還望将軍能告于秦王……”
在魏王假心裡,或許是希望這種不抵抗的屈服态度,能夠換取秦王的寬恕,像周武王釋微子啟、楚莊王釋鄭襄公一樣,保留魏國的血食社稷。
畢竟他與派人刺殺秦王的燕王喜,任用李牧屢敗秦師的趙王遷,還有讓鄭國入秦為間諜試圖行疲秦之計的韓王安都不一樣。魏王假繼位三年來,一直唯秦命是從,去年颍川郡新鄭叛亂,有韓國公子橫陽君請求魏國援助,魏王便忙不疊地把他們賣了,竟向秦國禀報此事。
而在王贲進攻楚國陳郢時,魏國坐擁數萬軍隊,位于秦軍後方,卻一動都不敢動,甚至還允許秦軍過境,誰料,王贲掉轉頭就是一刀,狠狠紮進了魏國的心窩。
所以魏王假心裡是有幾分委屈的,如今希望秦國保留他的王位已不敢想,隻願像自己昔日的附庸衛國一樣,被遷到某縣做個封君,也好過韓王安被囚禁殺害,以及趙王遷被流放到邊遠的漢中深山裡不知所終……
然而,作為勝利者,王贲卻是面無表情,等魏王假說完心願後,才下車扶起了他,笑道:“君之願,可在抵達鹹陽後,當面向大王陳述!”
魏王假的臉色,瞬間就慘白了,再卑微的姿态,也改變不了他變為秦虜的命運。
秦王可不是周武王,更不是楚莊王,滅國而存其社稷血食那種溫情脈脈的舉動,已經是殷周春秋的老故事了。在新的時代,秦的策略很堅定:“得國無赦!”
不僅魏王假要被押往鹹陽,甚至連魏國諸宮室裡的嫔妃佳麗,也被要求今天之内走出城池。
她們在圍城中日子并不好過,可現如今要離開熟悉的宮室,依然百般不願。但魏王假都像是霜打的茄子般認命了,她們又能如何呢?在兵刃威脅下,這些錦衣玉食的柔弱嬌軀隻能哭哭啼啼地,坐上王贲早已準備好的辇車,跟着魏王一起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