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5頁)

  言罷,他輕聲對黑夫說道:“軍中是靠各自本事說話的地方,那些膏腴子弟仗着自己的出身,看不上黑夫百将。可在我看來,百将出身黔首,卻憑着自己的能耐,立功得爵,打拼到大夫爵位,最有資格看不起那些蔭父輩功勳之人的,反倒是你!”

  “多謝翟百将之言。”

  不過翟沖又欲言又止,黑夫看出來了,停下了腳步,對他拱手道。

  “翟百将不必顧慮,有話就說。”

  “現如今黑夫已是大夫爵,也是時候為自己挑個氏了。我聽族中老人說,吾等上郡白翟,除了翟王外,一般人也沒有姓氏之說,都是直呼其名,以部落名稱為區别。直到後來被并入秦國,到了鹹陽,因為沒有姓氏,遂被嘲笑為戎狄之人,于是所有白翟人,都以翟為氏……”

  從底層向上攀爬并不容易,或許在那四人看來,他們過去二三十年的生活裡,所見沒有姓氏的人,隻是家裡的奴婢隸臣吧。

  黑夫暗歎了一聲後,作揖道:“翟百将肺腑之言,黑夫一定謹記,容我回去想想。”

  ……

  黑夫沒有忙不疊地回去苦思冥想,為了給自己加上個氏,取個新名,好不遭人竊笑。

  給自己安個氏,冒充下古代貴族之後,就能被人看得起了?就能混入小圈子了?笑話!

  比起為虛名浪費時間,還不如想想,如何讓李由更加信重自己,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安排麾下衆人在大營處什人一組布防後,黑夫站在帳外,聽着裡面傳來李由和率長、五百主們議論軍情的聲音,若有所思。

  比起普通軍官,短兵親衛的優勢是巨大的,不僅在戰場上更安全,還容易接觸到一些軍情,比如裡面李由和衆軍吏讨論的,恰恰是困擾這支軍隊數月的問題:士氣。

  南郡兵士氣依然不振,雖然在秦律如山的威吓下,沒有人糊塗到做逃兵。但大多數人都沒有戰心,在外面奔波作戰了一年,南郡的戍卒們心裡隻剩下了回家,所以一個個都顯得有氣無力,軍營裡充斥着消極的氣氛。

  裡面一番各抒己見的讨論後,依然無果,率長們雖然都提出了解決辦法,但兵疲師老,這已經不是刑賞之術能解決的問題了。

  黑夫在帳門外站得筆直,等到所有與會的軍吏離去後,才小步趨行入内,拜在案前。

  “下吏見過都尉。”

  “是黑夫,今日由你輪值啊……”

  李由似乎有些煩惱,左手捏着雙眉之間,見是黑夫,便讓他起來。

  黑夫卻不起,他垂首道:“都尉方才與衆軍吏議論如何振奮士氣,衆率長議論紛紛,聲音很大,下吏正巧在外,不慎聽到了,下吏有罪。”

  “這也不是什麼機密。”

  李由冷笑道:“南郡兵卒思歸,我軍中人人皆知,恐怕連楚國營地裡,也已知曉。”

  以這樣的狀态去打仗,第一次統領數千軍隊的李由難免有些忐忑。

  這時候李由靈機一動,指着黑夫道:“你也是南郡人,且是從屯長一路升上來的,頗知兵卒疾苦冷暖,可有什麼解決之法?”

  作為空降的都尉,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李由可愁壞了。他将黑夫調到身邊做短兵親衛,除了欣賞黑夫那天對答展現出來的過人見識外,又何嘗不是想要一個了解軍心的基層軍吏,來為自己提供咨詢呢?

  黑夫等的就是這句話,立刻道:“下吏倒是有一個法子,不敢說能重振士氣,但至少能安士卒之心!”

第0168章

烽火連三月

  “上月,大王有诏書下達陽城,說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之……”

  說完上個月的事後,黑夫對李由拱手道:“此事對其他郡的戍卒而言并無所謂,但吾等南郡戍卒則不同。乍聞故鄉遇寇,不由驚駭莫名。月餘以來,軍中猜測不斷,兵卒們不斷詢問百将、屯長,百将屯長亦不知詳情,再問率長、五百主,但都未得到一個正式答複。”

  倒不是率長、五百主們不告知兵卒們真相,這些中層軍官,也對家裡邊發生的事知之不詳,不敢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