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率長、五百主們不告知兵卒們真相,這些中層軍官,也對家裡邊發生的事知之不詳,不敢亂說。
南郡到底怎樣了?戰争波及了哪幾個縣?家裡還好麼?除了黑夫他們這些軍官可以一層層打聽,得到模棱兩可的消息外,大多數士兵,仍然處于茫然狀态。
這年頭,出征在外,就别指望能和家裡保持聯系了,更沒有報紙新聞之類的東西,能讓你了解千裡之外發生的事。部分軍官甚至認為這是機密,三緘其口,反而造成了兵卒們的猜疑。
黑夫可知道呢,季嬰帶人外出砍柴時經常和人閑聊,回來告訴黑夫,軍中流言蜚語已經止不住了,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人說南郡好幾個縣被楚軍摧毀,自己的家鄉被燒成一片白地,甚至有的人腦補說,連江陵都已經失陷了……
這就更讓南郡兵卒們的歸心似箭,家裡都出事了,誰還有心思在外打仗?
“故,若想禁絕流言,首先得從告知兵卒實情開始,此事,也唯獨都尉才能做到。”
李由作為鹹陽派來的都尉,屬于高級軍官,對這場戰争全局的了解,當然比率長、五百主們強多了。若有他親自出面辟謠,告訴大家南郡無事,流言可不攻自破。
“善,我立刻讓傳令兵到各營傳令,讓衆人知道南郡無事。”
李由當場就寫了一篇文書,寫完之後,他還讓黑夫過目讀一遍。
“荊國之于南郡,譬如心腹之患,又如庭院與狼穴比鄰而居,故荊國一日不滅,則南郡便需年年備警,二三子之鄉闾父老亦不得安……”
讀完以後,黑夫立刻贊不絕口:“都尉文章真是絕妙,不僅安撫了士卒之心,還勉勵衆人為保衛故裡而戰。”
他這可不是單純的拍馬屁,因為李由寫的确實好。
黑夫知道,李斯不僅是秦王信任的重臣,還是當世出名的書法家,并寫出了《谏逐客令》那種千古名篇。
這李由不愧是李斯的兒子,他不但寫得一手好字,文章語言也不晦澀,淺顯易懂。而且看上去,每句話都站在兵卒的立場考慮,沒有說“為了大王而戰,為了秦國而戰”的空話,卻為所有人找到了一個合乎情理的戰鬥理由:為保衛故裡,保衛南郡而戰!
李由讓傳令兵将這份文書帶到各營,依次召集兵卒宣讀,今後再敢有流言蜚語者,必嚴懲不貸!
“此策不錯。”李由誇獎黑夫道:“本都尉初來軍中,确實不知兵卒心中所想,也沒法時刻巡營,今後有類似的事,你可當面呈報于我。”
黑夫連稱不敢,同時又有些猶豫地說道:“不過,此策隻能讓兵卒們不再猜疑,讓營内流言平息。下吏還有一個想法,或能讓衆人之心徹底安定,提升士氣,勉力作戰。”
“說罷。”李由坐回了案幾後,這黑夫年紀雖輕,出身也低,看上去像個粗人,點子倒是不少,看來提拔他來做短兵,是個明智的選擇。
黑夫道:“都尉需要勵士。”
“勵士麼?”
李由若有所思。
他記得,《吳子》上曾經記錄了一篇吳起和魏武侯的對話。
魏武侯問吳起,嚴刑明賞,足以勝乎?
吳起卻答,這樣還不足以勝,隻有達到“發号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衆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這三點,方能穩操勝券。
想要達到這三點,吳起提供的辦法,便是勵士。
讓不同功勳的人得到不同田宅爵位賞賜,讓死難将士的家屬不必因子弟的死去而一無所獲,這些其他國家偶爾才執行的事,在秦國,已經有秦律來保證。所以遇到了戰争,秦人才會聞戰則喜,家中父母妻送别時也勉勵說:“不得爵位,那就别回來了!”
這本就是秦軍百戰百勝的良方,所以李由作為軍隊統帥,他個人能做的,無非是效仿吳起、司馬穰苴二人,親自巡視營地,在戰前以肉酒犒勞兵卒,體現自己的愛兵如子,僅此而已。
夫椎牛酾酒,豐犒而休養之,非欲以醉飽為德,所以增士氣也……
然而在李由想着要下令給兵卒們加餐時,黑夫卻搖頭道:“下吏以為,如今南郡戍卒最需要的,并非是牛酒之賜……”
食物上的鼓勵,效果肯定是有的,但黑夫覺得,如今南郡兵卒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撫,是能讓他們那顆因思鄉念家而惴惴不安的心平靜下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