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周華,來自三川,蘇都尉麾下短兵。”
那人自我道明了籍貫,同時指着旁邊的幾波人介紹起來了,原來,他們都是短兵百将,分别從屬于來自河東、南陽、上黨、河内兵團的都尉。
秦軍的野戰部隊是按照籍貫來編制的,這次伐楚,河東、三川、南陽三個郡各出兩個曲,萬餘人的部隊。像南郡、上黨、河内就隻有一個曲,五六千人。
衆人都是短兵百将,地位相仿,職責相同,算是一個圈子的人,所以也聊得起來,不過說來說去,議論的多半是接下來要怎麼打仗。
來自三川的周華問道:“黑夫百将,先前不是說好了要讓南郡兵誘敵麼?為何沒成?”
衆人都看了過來,黑夫便解釋道:“敵将狡猾,李都尉幾次誘敵都未成功,本來搭建浮橋時,楚軍已經派車騎出城,誰料卻是來試探吾等的,到了近前就折返而歸,未能截獲。”
“真是可惜。”衆人遺憾地嗟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若是能将楚人引出來殲滅一部分,後面的仗就好打了。
“我看接下來,肯定是要與楚軍在這項城決一死戰了!”
“然也,我聽都尉安排說,要讓工匠修建攻城器具,想來再過幾日便要蟻附攻城。”
因為不用親自去填溝壑,衆人的表情都比較輕松,但又忍不住各自出言獻策起來,雖然他們的進言也沒上吏聽得到。
黑夫聽着聽着,忽然忍俊不禁,差點笑了出來,因為這場景,讓他有一種前世的既視感。
領導在裡面開大會,一群送領導來的司機則在外面喝茶亂侃……
不過聽着聽着,他又發覺有些不對,感覺這營帳内似乎少了些什麼。
沒錯,大家都來自山東郡縣,卻少了那股熟悉的關中腔。
黑夫便問道:“周百将,怎麼沒見到來自内史、上郡、北地、隴西的袍澤?”
這幾處都是廣義的“關中”,兵卒最為精銳,秦法已推行百餘年,每一代都是百戰之師,上郡、北地、隴西更有的彪悍車騎,機動性很強。這才是真正的主力,可卻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黑夫他們這些來自山東郡縣的“雜牌軍”。
周華一愣:“這幾處的都尉,都随蒙恬将軍去上蔡了……”
“去上蔡了?”
黑夫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難道前些天在陽城時,絡繹不絕路過的那支軍隊,便是這批人?
“山東諸郡的都尉率領步卒,在此與項城楚軍對峙,兵力不過五萬,城内的楚軍起碼三萬。這座城池,短時間内是打不下來的,此時此刻,三萬車騎精銳卻不翼而飛,難道說,這所謂的強攻項城,也是個幌子不成?”
……
黑夫和短兵百将們在外面漫無邊際地猜測接下來的戰局,李信大帳之内,李由卻已經被眼前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
坐在主将帥位上的,不是李信,而是蒙恬!
“蒙将軍。”
李由收起了驚駭的心情,拱手問道:“怎麼是蒙将軍在此?李将軍他……”
“不急,且先坐下。”
蒙恬讓李由就坐,雖然蒙氏與李斯談不上多和睦,但蒙恬與李由都出身郎官,這次伐楚之役事關重大,秦王之所以不用宿将老将,而讓他們來做李信的副手,就是希望昔日身為秦王親信的郎官們,能在這一仗裡精誠合作,打一場漂亮仗,一戰滅楚!
所以蒙恬也要放下隔閡,與他們同舟共濟。
李由坐下後,蒙恬掃視帳内,如此一來,交由自己統帥的八名都尉,都來齊了,他們都齊刷刷地看向蒙恬,希望他能給出一個解釋。
蒙恬笑了笑,展示了李信留給自己節制大軍的虎符,而後道:“李将軍令我虛舉大纛,在此與楚軍主力對峙,他則親帥三萬關中精銳,帶着車騎前往上蔡了,當然,李信将軍那邊,打的也是裨将旗号……”
他說完後闆下臉來:“此乃機密,有敢洩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