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頁)

  他說完後闆下臉來:“此乃機密,有敢洩者斬!”

  衆都尉齊齊應諾,當年長平之戰,也是暗中換将,以武安君易王齕,将趙人蒙在鼓裡。

  蒙恬這麼一說,他們便都明白了,難怪這些天,“李信”深居簡出,對外都隻讓親信代為傳令,原來他和蒙恬玩了一出偷梁換柱啊。

  李由略一思索後,猜出了李信、蒙恬這麼費盡周折的動機,立刻問道:“蒙将軍,如此說來,吾等并非真攻項城?”

  蒙恬颔首:“正是要讓荊人以為,我軍主力盡在此地,意在攻城。楚王生怕項城失守,會讓我軍順着颍水直下,威脅钜陽、壽春,必調撥大軍來馳援。可卻不知,在左右兩側的上蔡、睢陽,已有兩柄鋒刃插入楚境。尤其是上蔡處,更是李将軍親帥的車騎精兵!”

  所以說,秦軍真正的主攻方向,并非項城、颍水一線。

  衆人議論紛紛之時,外面又有一傳令兵入内,将一份密封的信牍交給了蒙恬。

  蒙恬立刻毀去封緘,展開來信在燈下觀看,頓時面露笑意。

  他轉過身,對帳内衆都尉宣布了最新的軍情。

  “方才我說的話有錯。”

  “李将軍如今已不在上蔡!”蒙恬宣布道:“我軍,剛剛攻下平輿!”

第0176章

冒險

  蒙恬還是說錯了,當他接到消息時,李信已不在平輿,他帶着三萬關中精銳,緩緩離開了平輿,向東行去。

  平輿城頭,被李信留下來鎮守此地的都尉看着大軍遠行,憂心忡忡。

  在這名都尉看來,李信能在一天時間内就攻破平輿,打的是一個出其不意。

  楚人的視線都放在鴻溝、颍水一線,放在被圍攻的項城上,他們以為上蔡的秦軍隻是蒙恬率領的偏師,豈不知,在蒙恬偏将旗号下,卻是秦軍主帥李信。

  李信将來自内史、上郡、北地、隴西的五都尉統統集中在自己麾下,加上有秦墨和衆工匠打造的攻城器械,不過兩日,僅有兩千守軍的平輿便宣布告破。

  “此地北望宋、鄭,南通淮、沔,倚荊楚之雄,走陳、許之道,田野平舒,乃襟要之處。”

  “可隻要突破平輿,淮北便無險可守,這颍、汝之間,已是吾等馳騁無阻的疆場!”

  在平輿城頭眺望遠方後,李信扔下了這樣一句話,便讓這名都尉留守此地,他自己則再度勵士出發,兵鋒直指楚國腹地!

  在此之前,奉命留守平輿的都尉也曾面露憂慮,暗暗勸阻李信道:

  “将軍破平輿實乃勇銳,也因為此城離上蔡不遠,瞬息便至,讓敵軍猝不及防。但再往前,便是楚國内裡腹地,将軍攜帶三萬大軍,卻無糧食後援,豈不是孤軍深入?莫不如北上與蒙将軍彙合,共同圍攻項城,待項城攻下,再徐徐南下不遲……”

  李信卻不以為然,他說道:“當年武安君伐楚,亦是引數萬之衆,深入号稱持戟百萬的五千裡楚地。一路攻破城邑,折斷橋梁,焚毀木船,斷絕後路以使士卒專心作戰,我今日當效仿之。”

  “至于糧秣?淮北素來富庶,楚人隻來得及清空了邊境糧倉,可内裡的各鄉邑,積糧必定不少,隻要大軍每人攜帶十天糧食,一路上掠于郊野,便可足軍食!”

  他過去多在北方與燕、趙作戰,出太原、雲中,馳騁在華北平原,追敵于莽莽荒原,常憑借車騎立功,這次來到楚地,他的戰争思維,仍然停留在北方。

  在李信看來,這颍汝之間一馬平川,秦軍的優勢利于野戰,在于平原上可以充分發揮的車騎,來自鹹陽的戎車三百乘,上郡、北地、隴西三千精騎盡在手中,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是無敵的。

  擁有這樣的優勢,他應該橫行楚境,一路尋找支援項城的楚軍,并加以殲滅,而不是去城下空耗,讓馬兒養膘,讓兵卒甲胄生虱。

  和老成穩重的王翦不同,李信是個敢于冒險的人,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将冒險變成奇迹!

  就讓項燕在項城與打着李信旗号的蒙恬對峙着吧,在他困守死地的時候,打着蒙恬旗号的李信,已經要将楚國淮北之地擊穿了!

  秦王政二十三年,正月(十月)初十,李信率軍離開平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