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9頁)

  他知道,人類利用能源的曆史,也就是人類認識和征服自然的曆史,第一階段是火的發現和利用;第二階段是畜力、水力、風力等自然動力的利用;再往後才是化石燃料、電力、原子能……

  現如今的華夏,還處于第二階段初期,已經充分利用了牲畜之力,但對于水力、風力的利用還極其有限。中華大地上,成千上萬的溪水江河奔騰入海,其勢能都在被浪費,無人想到去利用。唯有數不清的隸臣妾和百姓,依然在拼命用自己的勞力去做那些重活,在如此繁重的勞力下叫苦不堪,很多人活不過三四十歲……

  所以黑夫覺得,也是時候将科技從2.1升級到2.2了,穿越者不止是要彌補那些曆史的遺憾,還要力所能及地解放生産力,将更多的人從單調的重活裡解放出來,也是他的曆史使命。

  而這一切,當從漢水邊的這場談話開始。

  “姊丈還記得你我在安陸做的那個小水輪吧?”黑夫道。

  “記得。”但橼隻把它當成是逗小孩子玩的遊戲之物。

  黑夫提點道:“那其實便是用來利用水力的利器,水流拍打水輪上的橫木,讓水輪轉動,晝夜不停。若是在水輪上再安裝一木軸,木軸上再安放木碓,當然具體如何安放,還得由姊丈摸索……如此一來,不必人去靠身體重量踩壓,木碓不就在水輪帶動下,自己動起來了麼?”

  眼看橼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黑夫知道他總算是聽懂了,便道:“這便是我說的不用人力,也能自行舂搗礦石、糧食的神器。”

  “此物以水而動,就叫水碓如何?”

第0213章

利于人謂之巧

  二月下旬的一天,食時剛過,一輛輛馬車便陸續從江陵、郢縣向北駛來,他們的目的地是紀山腳下的冶銅工坊。

  安車在工坊門口停下,銅官揚昔立刻迎了上來,今天來的,可都是他真正的頂頭上司,那便是南郡工曹裡的工官、工丞們。

  不過這些穿着官服,頭上戴冠的工官、工丞都主動讓開道路,讓一輛速度很慢的老牛車駛在最前頭,卻見車内坐着一位蒼頭老丈,安詳地坐于車内,他衣袍整齊,手上卻滿是老繭和褶皺。

  “不曾想,竟是陳翁駕到!”

  銅官揚昔感覺十分驚喜,連忙趨行過去,與一衆工師、工官一起将老人攙了下來。

  這位老人叫陳壹,乃是南郡資曆最老的工師,陳壹年輕時候本是個普通工匠,但因為技藝出衆,擅長做木工、石工的活,因此被調到蜀郡,在蜀郡守李冰手下做事。那幾年間,他與無數工匠一起,協助李冰治理岷江,建造了“湔堋”(jiānpéng),也就是後世的都江堰!

  那座大堰是陳壹一生的驕傲,在他們的奇思妙想下,桀骜不馴的岷江從大害變成了蜀郡大利,灌溉了沃野千裡。自此以後,成都平原水旱從人,百姓不知饑馑,源源不斷的糧食沿着江水送往南郡,再送去中原充當秦軍軍糧。

  在陳壹看來,湔堋已經是人對流水之力運用的極限了,當年大禹治水時就總結出經驗來:水能疏之,不可堵之。隻能哄着水流往人想要的地方走,至于如同馴服牲畜一般駕馭水力,讓它幫人幹活?簡直是癡心妄想!

  于是他拄着鸠杖,笑呵呵地說道:“聽聞有個安陸工匠要做不用人力也能自己運轉的器械,老朽當了幾十年木工、石工,走遍了蜀郡、巴郡、南郡,還去過關中,卻從未聽說過如此神器,豈能不來看看,長長見識?”

  陳壹的這一番話,讓一旁的工師、工官們都笑了起來,他們和陳壹一樣,根本不相信這世上有這種東西,更别說一個來自縣鄉的小工匠來做了。

  誠然,他們也聽說了,那小工匠的确做出了踏碓,如今已經在關中和南郡推廣開來,其餘郡縣也在漸漸用踏碓替換人力的杵臼。

  但在衆人看來,那不過是運氣,隻是一個構造簡單的小器械,那個工匠以為自己是魯班再世麼?

  一個工師在往裡走時捋着胡須道:“我曾聞,公輸班用木制成飛鸢,在天上飛三日三夜便墜了下來,這安陸匠人也号稱能此物可以永遠動下去,也真是狂妄,聽聞今日便要試行,吾等倒要看看,究竟會怎麼收場?”

  銅官揚昔在一旁欲言又止,本想為那個老實巴交,來到工地就沒有休息過的橼辯解幾句,但他也隻是看到橼做出了水輪并使之運轉,到底能不能帶動木碓卻尤未可知,所以最終還是閉了嘴,在前引領衆人前行。

  他們的目的地是貯礦場旁用來清洗礦石,沖刷泥土的小溪,水寬兩丈,因為地勢的緣故,較為湍急,一群人正圍在溪水邊忙碌着。

  “誰是橼?”

  陳壹偏頭問揚昔,他無法從一堆滿頭滿臉都是泥巴和水的隸臣中分辨出誰才是橼。

  “就是那纏黑布腰帶,手持木錘,正在親自安放器械的人。”

  陳壹又眯着老眼辨認了片刻,總算找到了橼,卻見他和其餘人一樣,都穿着褐衣短打,不在岸上指點衆人動手,而是親自下場,此刻正光着腳淌在水中。

  見此情形,陳壹對橼的惡感減輕了一點,再仔細一瞧那個在水邊安裝的器械,不由微微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