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夫隻能大聲稱贊,來掩飾自己的情緒。
“本尉實言相告,此番奉王命出征,時間可能不短,或半載,或一年。但最終的結果,将是秦軍陳必定、守必固、戰必勝!本尉言出必行,賞罰必明,勇戰之人,絕不會少了爵位!”
所有人都自豪地挺起胸膛,黑夫縣尉在上次戰争裡,創下的奇迹在縣中流傳甚廣,他當然有說這些話的底氣!這也是安陸衆人信任他的原因之一,誰不願意追随一位戰功赫赫的将軍呢?
在為士卒們打氣後,黑夫一揮手:“立刻開飯,讓二三子吃飽,明日再合練一次,後日出發!”
這樣的一幕真是罕見,那些下班後在城牆上看熱鬧的官吏亦十分動容,縣令雍何心裡的石頭落地了,摸着胡須笑道:“縣尉真是厲害,訓練不過月餘,便能做到将信兵,兵尊将,如此軍旅,可謂銳士矣!”
入夜後,黑夫手下的幾個親信軍吏利鹹、東門豹、小陶、季嬰也在吃飯時暗暗議論道:“上一次伐楚,大軍打了敗仗,縣尉還能在敗軍之中帶着吾等掙了那麼多功勞。此次,有如此一支鄉黨精兵,何愁大功不得?”
“然也!”
利鹹掃視衆人:“二三子還記得,縣尉那天所提及的大志向麼?”
“當然記得!”衆人皆颔首,黑夫的封侯之志,将他們從滿足現狀中猛然喝醒過來,并積極參與練兵。
這個小團體,在短暫的迷茫後,如今已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标,當這個目标達成時,他們又豈會少了好處?
幾人在營中剖符為誓:“助縣尉實現封侯之志,亦我吾等之願也!”
此時的他們并不清楚,要實現這一志願,有多麼不容易……
……
兩日後,在黑夫率領下,安陸縣千餘兵卒由縣令、縣丞及城中父老遠送十裡,緩緩北行,踏上了征程……
有人頻繁回首,對故鄉家人依依不舍。
有人目光向前,對即将獲取的榮耀功爵期待不已。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xí)。
駪駪(shēn)征夫,每懷靡及……
而遠在千餘裡外的秦都鹹陽,征夫規模比安陸小縣足足大了兩百倍!
灞上壟原,渭水滔滔,關中内史、北地、上郡、隴西四郡,十萬兵卒,十萬民夫集結于此,旌旗覆蓋了整個灞水浮橋,戈矛組成的森林,似乎比渭水畔的枯黃秋草還要多……
由秦王政親率百官公卿,皆來到灞上,為王翦将軍送行!
禦史大夫王绾代王宣谕,這位受儒家熏陶甚重的高官引經據典,甚至誇贊王翦說:“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時值李信第一次伐楚大敗而歸,七校尉死,喪師辱國,此番若是再不能功成,就有些不好收拾了。
這時候,朝中宿将,也隻有王翦能站出來主持戰局。六十萬大軍伐楚啊,秦王幾乎是空全國之兵委于一人,以周朝的太公望來比拟王翦,一點都不過分。
“老朽豈敢與師尚父相比,什麼鷹揚?雞揚還差不多。”
然而,本該意氣風發,許下多久多久必滅楚國的王翦老将軍,卻一點都沒有出征前的壯懷激烈,而是像一個沒見識的吝啬老農般,話語粗俗,對着秦王禦駕再拜,一個勁地為自己家索求美田、宅園、池沼甚衆……
随行的百官們都面色怪異,站在外圍的太醫令夏無且甚至聽到,禦駕處傳來了大王無奈的聲音。
“将軍行矣,何憂貧乎?”
而後,夏無且又聽到王翦笑呵呵地,說了一句極為大膽的話!
“為大王将,即使有功勞,也很難得到封侯之賞,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老臣的時候,臣亦能及時請求大王賜予園林池苑,來為子孫後代置份家産……”